非遗文化解码之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泠印泥制作技艺”
西泠印泥是金石篆刻艺术的载体,创始于清光绪二十九(1903)年,由西泠印社创始人叶为铭、丁辅之、王福庵等人共同研制而成,印泥制作主要用于篆刻、书画印章等著名传统手工艺,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与西泠印社的篆刻创作、手拓印谱一起被奉为“印林至宝”。
西泠印泥虽然品种和产量较少,但其独特的制法、超群的品质,一经推出就受到各界艺林名士的认可,印泥成为印社百年知名的独特手工艺产品。民国时期西泠印社社员韩登安等人对印泥研制进行了不断的改进。20世纪70年代,西冷印社成立印泥制作中心,传承了朱磦、丹顶、金桂、金碧、牡丹、光明、缨绶、美丽红、箭镞砂等三十多个品种的传统印泥制作。如今,代表性传承人曹勤又研制出仿清朝宫廷印泥(用现代技术防伪手段,简称防伪印泥),具有色泽古雅、质地细腻、丰富沉着的特色,钤出的印文清晰传神。同时,还生产出色泽各异的多品牌印泥,经著名书画家、篆刻家、收藏家、鉴赏家使用极为称赞,誉为艺林珍品。
西泠印泥主要由蓖麻油、艾叶和朱砂三种原材料配合制作而成,天然植物蓖麻油经过3-10年的天然氧化和提炼,上好的艾叶提炼成艾绒,朱砂经过传统的水漂法提炼成硃、硃砂,经过晒油、选砂、飞朱、研朱、制艾法、印色法等上万次的手工调和而成,以色泽醇厚沉着、颗粒细腻、调匀且不渗油者为上品。
西泠印泥系手工制作,色泽古雅,质地细腻,夏不渗油,冬不凝固,浸水不褪,钤出的印文清晰传神,在国内外久负盛名,成为名副其实的书画印泥的典型代表。
2009年,西泠印泥制作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杭州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