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会说话:义门百年,流芳百年……
龙门古镇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将古镇之美融进了绿水青山间,在众多古镇中独树一帜。
义门牌楼是龙门古镇的标志性建筑,牌楼的造型别致,无论是门上的斗拱结构、石雕狮子,还是屋脊装饰,都体现了明代晚期的建筑风格。义门经过岁月的冲刷形成了独特的纹理,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01百年牌楼,风范不减
义门是一座砖石牌楼,楼中央上写着繁体的“义门”二字,门前雕饰斑驳,却依然不减风范。
义门门楼两边各有一个呈三角形的突出位置,这就是八字开门楼。八字门楼,就是一种门上有牌楼式的顶,门两侧墙壁呈八字形的建筑。
义门坐北朝南,外面八字分开,像个古代官府小衙门,由大门口朝外看,两旁侧壁向左右砌成“外八字”形。整体造型比传统牌楼更显得气派、端庄精美。
龙门人历来追求美好的事物,义门门楣上所雕刻的是双狮戏绣球,代表吉祥如意,而背面是仙鹤,代表长命百岁。
02义门流芳,世代传扬
为表彰或纪念某人某事而建的牌楼,其背后都有故事。义门不光是一座有形的代表性建筑,更是一座无形的丰碑,它褒奖的是明代嘉靖年间孙权的第45代后裔孙潮的大义之举。
孙潮,是当时龙门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被称为七县首富。他经商有道,家境殷实,人称“左脚踏金,右脚踏银”的活财神。虽然孙潮富甲一方,但平时一贯粗衣淡饭,为人乐善好施。
有一年,富阳地区接连发生旱涝灾害,庄稼颗粒无收,此时,朝廷却派来了官员催缴皇粮。看着乡邻们根本拿不出粮食上缴,孙潮心急如焚,于是便拿出自家的积谷,为全镇乡邻缴纳皇粮。
据《富阳县志》记载,孙潮不仅代缴了当地百姓的皇粮,还取出了仓中的所有余粮赈济灾民。在他的全力接济下,人们渡过了饥荒。
孙潮的忠义之举,被当时富春县令奚朴上报朝廷,嘉靖皇帝知道后特赠“义民”一匾,并赐孙潮建造八字砖砌牌坊义门。
来源:家在富春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