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高士坊巷,与徐复对话
冲晦先生不肯官,布衣谒帝布衣还。尚嫌姓字腾人口,惟恐文章落世间。大隐不妨居市井,高吟何处问家山。平生寄意江湖上,云自无心水自闲。——【宋】曾巩《过高士坊》
漫步曾经盘踞在皇城根下的长街短巷,总能体验一次古韵悠悠的穿越之旅,感受旧时光里的南宋遗风。以太庙遗址为核心,南起高士坊巷,北止伍公山,东至中山南路,西通吴山,十五奎巷、晓霞弄、井弄、茶啾弄等构成南宋御街·二十三坊。而坊、巷、弄,这些充满市井味的字眼,本身就很值得说道。
高士坊巷,是二十三坊中唯一一条被万松岭隧道分割在南面的街巷,也是离南宋皇城最近的小巷。
高士坊巷,东起中山南路,西至清平山东麓,处于繁华地段,却又带着幽静的气息。北宋时期,这里曾名清平山巷、晏公庙巷和凤鸣巷。南宋时期,这里是中央官署三省六部之处,在当时地位非常高。三省者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者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而“高士”就是北宋时期科举不利转而研究易学的徐复寓居在此,颇有大隐于世之意,就改名为“高士坊巷”。
徐复,根据《宋史·徐复传》载,因为早年间科举不利转而钻研易学,曾经占卜自己一世的功名,知道命中难有禄位,于是彻底收拾起功名之心,专心于占卜之术,他最擅长的是“流衍卦气法”。
范仲淹作为北宋名臣,心系天下,对西北局势很是关心,时常与他谈论西方和北方边境的形势。徐复认为,要取得西部的安定,一定要以强大的武力压制住他们,才能打消他们进犯的野心。他的种种预言,深得范仲淹的赞同,没过多久都得到验证,也正因此大名远扬。
宋仁宗庆历年间,徐复被召入京城,宋仁宗向他询问对天下局势的看法,徐复的回答让宋仁宗耳目一新,十分满意,非要给他一个官职,徐复推辞,最后赐给他一个“冲晦处士”的称号。沈文通任杭州太守时,在其居旁建一坊,曰“高士坊”。
如今,高士坊巷森严不再,只有一些斑驳的白墙黑瓦透着旧日的残存风雅。高士坊巷5、6、8号建筑为杭州市第六批历史建筑之一,其中高士坊巷的德馨堂建于清末民初,二层砖木结构,传统院落式民居建筑,目前仍可见到清晰的“德馨堂”老墙界。尽管风情不再,但都遗存着一段宝贵的人文故事,积攒着厚重的历史积淀。
来源:上城发布、上城区社科联、华语之声联合出品《尚书房·社科三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