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杭州教育遗存: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建筑群

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成立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由杭州知府林启创办,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新式高等学府之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求是书院改称求是大学堂。次年改称浙江大学堂。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名浙江高等学堂。民国元年(1912)改名浙江高等学校,民国3年(1914)因高等学制改革停办。民国9年(1920)复校。民国 16年(1927)在原校址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民国17年(1928)4月1日改名为浙江大学,7月1日起,冠以“国立”二字,称国立浙江大学。抗战爆发后,浙江大学被迫辗转西迁。经浙江建德至江西吉安、泰和,再至广西宜山。最后到达贵州,居贵州 7年,民国 35年(1946)秋学校迁返杭州。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进行调整,浙江大学的学科和院系设置发生了很大变动,其中部分系科调整到省外兄弟院校,部分院系或独立成校,或重新建校。1998年,同根同源的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浙江大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一所基础坚实,实力雄厚,特色鲜明,居于国内一流水平,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综合型大学。


现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是原浙江大学所在地,校内至今仍留存有一大批20世纪50-60年代的建筑。有教学楼、试验楼、机械车间、学生宿舍、食堂等。教学楼1、3、5、11 与2、4、6、12 号沿学校中轴线南北对称布置,建筑形制、外观、风格基本一致。其中1-6号教学楼是浙江大学校内最早的一批教学楼,也最具特色。均采用传统式的大屋顶,和西式房屋主体完美结合,飞檐翘角,细部装饰多为传统中式,建筑总体感觉厚墙重基,装饰美观,大气庄严。


宿舍楼共六幢。其中学生01、02舍连为一体,平面呈“山”字形;学生03、04舍南北对称分布,平面均呈“凹”字形;05、06 舍也为南北对称布置,平面均呈“L”形;学生07舍平面量“工”字形,其中最具特色的为03、04、07号宿舍楼。


校内中轴线上还保留了一座毛主席塑像,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


浙江大学历史悠久,校内留存建筑结构基本完整,建筑质量较高,种类丰富、功能齐全,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院校的典范。


来源:名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