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会说话:关于黄公望纪念馆的二三事……
六百多年前,黄公望隐居于此完成《富春山居图》,千古流芳;六百多年后的今天,人们来到黄公望隐居地,了解先人的传奇故事。黄公望隐居地有世外桃源般的景致,也有底蕴深厚的文化,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便是黄公望纪念馆。
01建筑古韵
位于黄公望隐居地外围的黄公望纪念馆,面朝碧水,坐落于蓝天、白云、青山之间。
黄公望纪念馆是一个古今融汇的仿古建筑,从宋元明留存的画作中截取相关元素,再加上现代设计师的设计理念营造的。
馆名题字“黄公望纪念馆”出自国学大师、西泠印社社长饶宗颐之手。饶宗颐先生的书画作品清逸飘洒,自成一家,与此处意境不谋而合。
黄公望纪念馆是一座全木结构建筑,每一处都蕴藏着工匠的巧思和智慧,建筑门口走廊的柱子全部采用柳桉木等高级木材,雄伟壮观。
木材的红棕色调,自带一种天然的力量感,给整座场馆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大气庄严又不失古朴飘逸。场馆外围还有老树桩制成的桌凳,供人休憩。
馆内的休息区布置也颇为考究,采用同色系木材家具、木桩等,既有现代精湛的工艺,也有天然不加修饰的原生态美感,无一不透着古韵美学。
02内藏“小世界”
移步来到馆内,展厅面积达730平方米,格局设置松弛有度,多处体现中式传统的“留白”美学。
整个展馆分为三个展厅,第一展厅是影音及黄公望的生平小传,第二部分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以及相关资料的介绍,第三展厅是对黄公望以及《富春山居图》的研究成果展示,还有黄公望其他画作的赏析。
展厅内设置有多处仿古建筑元素,廊檐、屋脊、横梁,与展陈内容相结合,置身其中仿佛正在进行一场时空“穿越”,无比奇妙。
来到这里,可一定记得打卡高仿等比《富春山居图》和多媒体演绎墙,身临其境地感受黄公望的传世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