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在」山水间——南宋视野下的杭州:临安城
作为曾经的“南宋古都”,杭州有着深厚的“宋韵”基因。今年,正值杭州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周年,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牵头主办“行在山水间——南宋视野下的杭州临安城”,杭州博物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策展,以近40年南宋临安城考古发现为主线,围绕城、看见人,展示800多年前杭州城的社会风情与文化意象。
01关于南宋临安城的“再现”与“再想象”
展厅二楼从城墙开始,展示皇城到礼制建筑与中央官署、御街到官署住宅及公共设施的考古发现,辅以历史文献与现代诠释,展现临安城的城市布局与功能,以山、湖、河、海为脉络,展示临安城作为典型南方山水城市的特点,“再现”南宋视野下与杭州城相关的历史。
展厅三楼以士大夫、商品经济与世俗生活、美学、海外贸易等南宋艺术文化的高光点,铺陈今天对于临安城中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的想象。
02近40年考古成果集中展示,还有精品文物限时展出
1983年起,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开始对南宋临安城展开大规模调查、钻探与试掘工作,发现了包括皇城、德寿宫、太庙、中央官署、御街、皇后宅、地方官署、官窑、寺庙等在内的大量南宋重要遗迹,使深埋地下的临安城遗址的轮廓逐渐清晰。
本次展览将全面展示杭州40余年南宋临安城考古发现,组织全国范围内21家文博单位珍藏的青铜器、书画、金银器、陶瓷器共311套1080件(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14件)。其中,苏州博物馆藏《钱塘观潮图》扇页、浙江图书馆藏刻本《咸淳临安志》卷二十六散页等珍贵文物将限时展出。
03“双入口”走线,“沉浸式”现场
本次展览创新采用“双入口”的设计,“正叙”与“倒叙”、“正读”与“倒读”皆可,对应“站在今天的杭州城,回望800多年前的南宋临安城”与“站在800多年前的南宋临安城,眺望今天的杭州城”,让“双城”在同一空间重叠,观众可自由选择“从哪里开始”理解这座城。
色彩上,选用灰、白、黄为主色调,其中,灰、白两色的反差让视觉更有层次感,黄色则还原考古现场,打造“沉浸式”的观展氛围。装饰上,通过现代设计手法营造“再想象临安城”的意像,如将理学观点、戏文诗词及南宋临安城中酒楼、瓦子及茶肆的名称矩阵排列,营造视觉冲击力。展示细节也“暗藏玄机”:展台分深灰、浅灰两种,分别陈列与“城”以及与“人”相关的物证,双线并行,解密“人与城”的关系。与此同时,展览中大量运用古籍中的朱批样式,没错,重点已经给大家划好了。
04多元“释展”,“再现”临安城
因考古遗址具有不可移动、不可再生的特点,本次展览通过三维模型的方式,使“城墙与城门”“中山中路御街遗址”“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吴越捍海塘”考古现场更直观地呈现给观众,“再现”临安城。
除了三维模型之外,本次展览还采用数字展项、多媒体解读、信息可视化等多元“释展”手段,对海量信息加以深入浅出地阐释,以当代人的视野,重构和还原临安城当年的历史场景和繁华风貌,给观众留下无限的遐想。
城址沙盘模型比例为1:2600,以2022年杭州城市卫星图为底,局部复原南宋临安城城市格局。对南内与北内、太庙、御街,城门、重要官署等标志性和重点功能建筑加以体现,配合投影使用效果更佳。
《西湖清趣图》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为水墨设色纸本长卷。动画长卷与原画作的比例大约为4:1,是根据陈珲所著《南宋西湖全景考——<西湖繁盛全景图>解读》,对图中已识读出的景物进行名称标注,并选取45处景物予以解读,支持点击查询。
除此之外,本次展览将推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三类角色设计、三款打卡地图(男性观众、女性观众和青少年观众),带你深入了解身边的南宋遗迹、宋人的衣食住为行。
展期内还将邀请黄滋、陈筱、郑嘉励、姜青青等多位专家、学者开展专题沙龙,并组织分享对谈、研学采风等活动,想与大咖面对面的观众,请关注杭州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搜索“杭州博物馆 杭小博”)发布的活动预告。还有宋刻本《咸淳临安志》雕版印刷、香丸制作、琉璃珠串饰等宋韵文化系列体验,感受宋人制香的风雅情趣和宋时繁荣的海外贸易。
当然,为满足广大观众把展览带回家的需求,结合展品元素,展期内我们将开发创意文具、生活美物、防疫用品等多个品类的文创产品,涵盖金属书签、天气瓶、组合冰箱贴、金属徽章、车载香薰、口罩等,兼具养眼设计与实用功能。
展览信息:
「行在」山水间——南宋视野下的杭州:临安城
THE ANCIENT CAPITAL「LIN-AN」
HANGZHOU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桃源莫莫·城市考古系列展”1·宋韵迹忆
2022.8.27-2023.1.3
杭州博物馆南馆二楼、三楼临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