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体验完阳台种菜,不如再来见识一下楼顶种龙井茶?

不知何时起,小区里出现了一些 “鬼鬼祟祟”的年轻人。

有的散步时,总绕着绿化带来回走动,时刻警惕着路人好奇的眼神。

趁旁人不备,眼疾手快地拔下一支绿苗就往家跑。

也有的热衷于“捡垃圾”,看到草丛里的瓶瓶罐罐立马捡走,像找到宝藏一样开心。

还有人每天起床后第一时间,就出现在自家阳台。

拿着水壶和小铲来回踱步,或盯着栏杆底下发呆,好像在思考人生。

如果你见到这样的人,先别害怕。

他们大概率不是什么坏人,只是在家种菜种上头了

这届年轻人的快乐,是种菜给的。

疫情对生活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其中最让人不愿面对的要数“居家”。

而快递的不定时停发,蔬菜价格的浮动,也让人不得不唤醒身体里的一项隐藏技能——

种菜。

突然多出的可支配时间和富余精力,让人们纷纷把目光投向那些冒着生气的绿芽们。

在逐渐壮大的“种菜队伍”中,不乏许多之前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年轻人。

打开社交媒体,这群曾热衷于晒猫、晒工作、晒吃喝玩乐的人,一个个晒起自己种的菜来。

阳台,通常是他们小心翼翼迈出第一步的地方。

但是要论“阳台种菜”中的最强王者,我想非佐伦·皮亚诺莫属了——他在天目里11楼屋顶种了10亩龙井茶!

伦佐·皮亚诺是谁?

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1937年9月14日-)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建筑师。1998年第二十届普利兹克奖得主。他也是西湖区网红新地标天目里的设计者。

2015年枡野俊明与伦佐·皮亚诺及设计团队讨论方案

2013年皮亚诺先生来杭州考察时,被龙井茶深深地吸引了,于是产生了将茶树融入天目里整体建筑的想法,觉得是对龙井之乡的致敬,与杭州的整体风格也很契合。

为此,他特地请来梅家坞的种茶专家指导。在专家建议下选择了本土的茶叶品种龙井43号为主。

43号是西湖龙井中最为知名,经官方认定的国家良种。从龙井群体种中采用系统选种法育成,具有发芽早、芽叶整体密度大等优点,它生长繁茂,适应性强,经得住自然与城市的挑剔。

他们在这里盖起一幢三层样板间,用楼顶当试验田。先去杭州周边找来原土,在小容器里培育小苗再移植,试种了两三年终于成功了。

从皮亚诺经过龙井茶山萌生想法,到开始试种,移植,再到初次采摘,经历了9年的时光。龙井茶园的黄土和龙井43号,在屋顶呼吸生长。

置身屋顶茶园就好像进入了杭州清凉的茶山间。

除了西湖龙井,这里种着一些安吉白茶。

安吉白茶其实也是种绿茶,因早期嫩芽泛白而得名,不过随温度升高白叶会逐渐转绿。安吉白茶内氨基酸含量高达普通绿茶的3-4倍,故有绿茶圈内小鲜肉之名。

唐代诗人卢仝有一首关于茶的诗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其中有一段非常精彩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此前天台茶树还未完全开放。

直到不久前伴随“来,茶客”的茶会活动开启。

杭州天目里开始采取有偿的方式

首次对外开放到屋顶采茶,

让参与者采完茶再到阳光房中沉浸式制茶。

试想一下,周围群山环绕,

在位于约50米高的屋顶去采茶,

是什么样新奇的体验?

能够饮用自己亲手采摘且制作的茶

会是何等的惬意?

一起期待天目里茶园的下一次开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