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耗时三年!这幅“富春山居图”,叹为观止!

约10万根竹丝每根0.01毫米细富阳非遗传承人戴海泉耗时三年用竹丝织就《富春山居图》整幅画卷按照1:1比例长11.3米、宽0.37米

道的鸡笼山村赤松自然村里,有一位竹窗帘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戴海泉。他用竹丝精心编制成竹编版《富春山居图》,亮相于“公望两岸 相约春天”——“浙”里共绘“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活动上,对推动两岸文化交流有着特殊的意义,也受到国家、省市媒体的广泛关注。


给富阳带来世界性声誉的《富春山居图》,一直都是戴海泉的最爱,再加上朋友的建议,戴海泉想用竹丝把《富春山居图》编织出来的愿望更加强烈了。

2015年,戴海泉开始准备竹编画的制作材料,其间尝试了20多个品种的竹子,但都不足以编制十分细密的画卷,于是戴海泉前往四川和云南寻找最佳竹材料。终于,他找到了粉旦竹。他说,粉旦竹具有杆直、壁薄、节平、节间特长、材质柔韧、竹材纤维细长等特性,是优良竹篾和造纸工业的原料,用来编《富春山居图》最合适了。

△戴海泉

找到了原材料,戴海泉就着手试编。2018年,他成功制成一幅长1.8米的竹编版《富春山居图》,对于后面的创作,他心中有底了。接下来的3年里,无论春夏秋冬,戴海泉都坐在工作室的小窗前,编织不辍,有时一天里有七八个小时在干活,直到眼睛实在浑浊了,才会休息片刻。他戴着老花眼镜,挑起一根根细密的竹丝,翻飞在粗砺的手指间……直至2021年底,这幅竹编版《富春山居图》终于完成。

“此画经过防腐、防火、防霉、防蛀等处理,可保存上百年。”戴海泉说。

站在远处看,画上的峰峦坡石明显可见,山间江畔树木疏密有致,村落、亭台、渔舟、小桥等散落其间,《富春山居图》已然在眼前。走近细看,才能辨认出此画是由竹子编织而成,以草黄色为底,黑色作画,编织紧密,做工精细,画上还有诸多红色印章,神韵悠然。

一位前来观赏的客人表示,600多年前的黄公望老先生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雄厚,草木华滋”的境界;而现代的戴海泉匠心独运,以柔韧软糯的竹丝,精细紧密的编织技艺将《富春山居图》复刻得惟妙惟肖,仿佛十万根竹丝在纵横交错间有了新的生命力。

“我将剩山图和无用师卷连在一起,再现《富春山居图》,既展示画卷,又寓意两岸一家亲。”戴海泉向记者表达了创作此画的初衷。

老手艺融入新创意

让竹编手艺走向世界

因为一直生活在竹资源丰富的山村,戴海泉从小就接触竹编,“那个时候村子里有很多篾匠师傅,后来村里还办起了竹编厂,所以家家户户都有人会竹编这项技艺”。耳濡目染,他12岁就开始向父亲学习竹窗帘的技艺,到现在已有52个年头。

“当初一起拜师学艺的兄弟们,现在都不做了,只有我一人还在坚持,所以师傅将荣誉证书传给了我,如今师傅已经有102岁。”戴海泉自豪地说。除了承继老手艺,他还不断创新,致力于竹产品的研发、竹子绿色产业推广应用等。

△戴海泉各个时代的竹艺作品

在戴海泉的院子里,摆放着不同年代、各式各样的竹艺产品,集实用和装饰应用于一体。有生活用品,如竹编茶具、竹编花具、竹编手提袋、竹帘、竹筷等;有艺术品,如竹编字画、文玩等。

戴海泉追求产品的自然本色,他给记者展示了大雁竹窗帘,利用每根竹节的凸起之处,经过人工排列,最后编排形成“人”字形的大雁模样。

△大雁竹窗帘

开阔视野与格局

竹艺人生与时俱进

“我们这一代人是苦过来、干出来的,一天做一点,相信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戴海泉说,东洲人踏实肯干是有根的,这是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品质。

1966年,戴海泉在村办企业工作。1972年,戴海泉学做出口的网篮等工艺品,这让他的手艺有了较大提升。1981年,浙江省新成立进出口公司,戴海泉把握住机遇,将更多的产品和样品拿到广交会展出,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1986年,戴海泉被调到乡办企业,担任厂长,工厂主要制作一次性筷子,一干就是10年。2000年,戴海泉创办中外合资企业,生产制作竹窗帘……这么多年来,经历过坎坷和失败,但戴海泉对于竹编技艺的初心依旧。

2015年,戴海泉重拾旧业,他创办杭州富阳望月竹制品有限公司,根据现代人对竹编产品设计的审美要求及标准,在传统中融入创新思维与现代元素。公司主营竹制产品面向海外,特别受欧洲、日本、美国等地客户的喜爱。在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后,戴海泉有了更加广阔的视野与格局,对于传统编织也有了更好的创新。

△富阳望月竹制品的产品介绍

如今,戴海泉还与中国美院等艺术院校合作,制作大型竹艺陈设、装饰竹艺雕塑等,受到各界专业人士的肯定。他说,今后将更多地借助艺术院校师生的巧思妙想来创新。

“承载一个梦想,成就一份希望,传承一项传统文化。”采访的最后,戴海泉再次向记者表示了自己制作竹编版《富春山居图》的朴素念想:

一是希望能将传统手艺发挥到极致;

二是希望自己的竹编版《富春山居图》,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富阳;

三是表达两岸和平统一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