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芳菲四月,在文人墨客笔下探寻“春”的足迹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都曾围绕着杭州美景留下自己的一笔情愫。这其中或出于对自然美景的慨叹,或出于某种特殊的情感联结,都是对杭州这座风景秀丽的城市的生动写照。

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的界限,在文人墨客笔下去探寻“春”的足迹。

肖奕叁/摄

从诗词出发,就不得不提起白居易所作《钱塘湖春行》。

西湖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浓郁的春意随诗扑面而来:湖光山色中,春天的使者——黄莺和燕子向人们传递着春天到来的喜讯。因为是早春,花草尚未繁茂,但已是一处醉人之美。


宋代著名词人柳永作词《望海潮·东南形胜》展现出杭州的富庶和美丽。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地处“三吴都会”重要位置的杭州,不仅风光秀美而且历史悠久,自古繁华。


街巷河桥被烟雾笼罩,风帘帐幕精美雅致,珠宝商品琳琅满目,整个城市的繁庶清晰可见。

说到杭州,便想起苏堤,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已是脍炙人口,但这首《小饮西湖,怀欧阳叔弼兄弟,赠赵景贶、陈履常》中的诗句鲜为人知。

久知荠麦青,稍喜榆柳黄。

盎盎春欲动,潋潋夜未央。

西湖 肖奕叁/摄

盎然生机的春天,荠麦青青,垂柳也泛出黄绿色,心中十分愉悦。

镜头一转来到近现代,在灿烂的文学宝库中,诸多作家在游历杭州时也为这座被称为“人间天堂”的城市著文章。

花港观鱼

1994年10月17日,巴金在杭州欣然提笔:西湖永在我心中。作家巴金尤其对杭州钟情,居住在上海的他每年都与友朋相伴游杭,在虎跑、龙井喝茶,去苏堤、花港徜徉,享受一份轻松和舒坦。他在文章《西湖》中写道:

“一年过去了。我又来到西湖,还是在四月。”

我心相印亭 于广明/摄

“要是早晨雾大,站在阳台上,不但不见湖水,连苏堤也消失在浓雾中,茂密的绿树外只有白茫茫的一片。”

生长于浙江的郁达夫一直对杭州有着别样的情感。他十分热爱杭州山水,以至于不顾鲁迅劝阻举家移居杭州并修筑“风雨茅庐”。关于桐庐,他在文章《钓台的春昼》中这样写:

严子陵钓台 薛华/摄

“一九三一,岁在辛未,暮春三月,春服未成……与许久不曾见过面的亲戚朋友,来往热闹了几天,一种乡居的倦怠,忽而袭上心来了,于是乎我就决心上钓台访一访严子陵的幽居。”

严子陵钓台

“空旷的天空里,流涨着的只是些灰白的云,云层缺处,原也看得出半角的天,和一点两点的星,但看起来最饶风趣的,却仍是欲藏还露,将见仍无的那半规月影。”

严子陵钓台

“两岸全是青青的山,中间是一条清浅的水,有时候过一个沙洲,洲上的桃花菜花,还有许多不晓得名字的白色的花,正在喧闹着春暮,吸引着蜂蝶。”

国学大师林语堂在游览杭州时作《春日游杭记》一文,其中写道:


“到西湖时,微雨。拣定一间房间,凭窗远眺,内湖、孤山、长堤、宝淑塔(今保俶塔)、游艇、行人,都一一如画。”

“近窗的树木,雨后特别苍翠,细茸茸绿得可爱。雨细蒙蒙的几乎看不见,只听见草叶上及四陌上浑成一片点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