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的皋亭山一日游
郁达夫的皋亭山一日游
文/楼倻捷
人间四月芳菲始。四月天,皋亭山桃花一片,如云如霞。近日,第九届皋亭观桃节云上直播,春光烂漫,桃花夭夭,再现十里红妆。
皋亭山又称半山,空中俯瞰,犹如天目山脉向着大海舒展时,遗落在杭城北部的一串明珠,因此,也被誉为“杭州的靠山”。
1934年3月,寓居杭州的郁达夫和友人从拱宸桥出发,暴走二个多小时到皋亭山,大快朵颐后,登高望远。一年后,他回忆这段一日游,专门写了散文《皋亭山》。
郁达夫极爱杭州,“儿时曾作杭州梦,初到杭州似梦中。”到杭州安家,一直是他的梦想。
1932年11月10日晚上,他终于在杭州的一间旅舍里,下决心给爱妻王映霞写了一封信:“弱女子落得卖去,有一千二百元也可以了,最低不得比一千元少。这钱卖了,可以到杭州来买地皮或房子。”
就这样,郁达夫卖掉了著名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的版权,决定从上海搬回杭州。
▲郁达夫《她是一个弱女子》手稿
次年4月,郁达夫举家迁至杭州,在浙江图书馆侧面一堆土山旁,租了东倒西歪的三间旧屋,比起一楼一底的上海弄堂洋房,这里宽敞多了。在家吃点精致的菜,喝点芳醇的酒,睡睡午觉,看看闲书,就这样很快到了34年的春天。
杭州的春天很短,天一热,马上就像到了夏天。郁达夫的身体并不好,每当气温升高,他会晚上睡不着觉,白天头昏脑涨,整天就像“醉酒”,本地人说,这叫“疰夏”。郁达夫决心抓住初春的头两个月,把身体练结实,抵御即将到来的难熬的夏天。所以,惊蛰一过,他就开启了“暴走+登山”模式,书也不读,文章也不写,每天跑路爬山,没多久,杭城周边的几座山就被爬了个遍。
杭州还有哪些地方适合暴走登山?郁达夫在家里苦思冥想。3月的一天,诗人何君一早登门拜访。何君家住临平附近,对这一带地形十分熟悉。他向郁达夫推荐,可以去绵延城北的皋亭山。
郁达夫一听,顿生兴趣,二话不说,来了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何君的推荐是有道理的。皋亭山的故事始于秦、兴于唐、盛于宋,它与上塘河、龙居寺的千年之合,孕育了独特的文明:秦王在此开河、钱王在此筑寨、宋帝在此避难、乾隆在此上岸。白居易在此求雨、杜牧在此安息、苏东坡在此治水、文天祥在此抗论、王蒙在此隐居、丁兰在此事亲。唐宋以来,杭州形成了两桩风雅乐事:一桩是“西湖赏月”,另一桩就是“皋亭观桃”了。清代,“皋亭之桃”还成为湖墅三胜地(西溪之梅、河渚之芦)之一。可以说,皋亭山是杭城百山中,最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山。
事先没有计划,行程没有安排,两人坐上绿皮火车,原计划到笕桥下车,却错过了时间,只能坐到拱宸桥下。
▲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是杭城古桥中最高最长的石拱桥,也是京杭大运河终点的标志。《论语·为政篇》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拱宸桥之名由此而来。当时,没有高楼大厦的阻挡,站在拱宸桥上,能望见皋亭的山色。
春日上午,暖风习习,两人开启了暴走模式。向北向东,沿着上塘河,穿过桑林,跨过小桥,一路都是萧疏的野景。这年的春天来得迟,梅花还没有开尽,沿塘堤都是星星点点的野梅,让人赏心悦目。十多里的路,又曲折又高低不平,急走二个小时,中午时分来到皋亭山下。
这番暴走,消耗有点大,两人在山脚找了一家茶馆,烘着太阳,先喝上两大碗土烧,又吃了十几个茶叶蛋,还捎上一大包花生米豆腐干。酒足饭饱,抹抹嘴巴,才开始登山。
时间过去近百年,皋亭山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半山于2011年1月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上山线路已有多条。郁达夫和何君当年走的路线是经半山娘娘庙至山顶,再原路返回。如今,原在半山的娘娘庙已坍塌,新庙建在山脚。(郁达夫登山线路如图中红线所标):
郁达夫与何君登皋亭山,大致为以下三站:
郁达夫和何君在茶馆里和村民们讨论半山娘娘的故事,又在山门前的小亭子里,兴致盎然地玩了一会牌九。半山娘娘庙,本名撒沙夫人庙,俗称半山庙。南宋建炎年间,倪姓娘娘勇救康王,广为传颂。高宗即位,敕封“撒沙护国显应半山娘娘”,立庙塑像。现存寺庙为1990年,由倪氏后裔发起重建,分大殿及后堂观音殿,成为本地举办民俗活动的舞台。附近为停车场。
由山门行1700步,即到娘娘庙遗址,古山道皆为青石板垒成。半山娘娘庙声名远播,明清时期,每逢五月初一娘娘诞辰,西湖周边龙舟悉至半山,城乡夫妇争相入庙,殿堂几无立足之地,历代文人多有题咏。1932年,庙宇重修。郁达夫和何君看到,正殿三间,虽倾颓灰黑了,但后面的观音堂,却是新近粉刷过的。抗战后期,娘娘庙被侵华日军炸毁,现仅存石头柱基。
▲山道皆由古青石板垒成
由娘娘庙遗址再行2000步,即至山顶。郁达夫在山顶看见了杭州城里的烟树人家和钱江南岸的青山。2016年,山顶以南宋建筑式样建成望宸阁。登阁四顾,可一览全城景色;西望西湖,满目苍翠;南眺拱宸桥,市井繁华;东瞭黄鹤诸山,蜿蜒如带;北览杭嘉湖平原,河道如肠。
▲拱宸阁上望去,龙山、虎山、黄鹤山诸山一脉相连,连绵10余公里,远处最高峰海拔361.1米。
郁达夫与何君从原路下山,诗人何君又跑到半山娘娘庙,在墙上题了首诗,记录了此事。
这条古道,攀登时,虽然颇有野趣,但两边坟茔众多,甚煞风景。近年来,景区已新开多条线路,设置多个入口,特别是半山龙山虎山山脊连通后,不必再走回头路。春光烂漫,桃花夭夭,这是杭州第二条 “十里琅珰”。
登山线路现有多条,本文提供两条:
一条是山脊线。从半山景区入口至半山观桃,经翠峰揽胜,到望宸阁,再到慕云登高,最后到虎山公园的仙人谷。全长4公里,耗时约2小时。这条线路视线好,可以放眼远眺,俯察群山。
第二条是休闲线路。自半山娘娘庙广场开始,经过“林峦苍翠”牌坊,步入原生态道路,经龙山水库、虎山水库,最后到虎山桥,全长3.8公里,只需要一个小时就可以搞定。(图中红线所标为森林绿道主线,白线为支线)
▲“林峦苍翠”牌坊在半山娘娘庙广场旁,这条山道轻松惬意,适合亲子游。
近年来,黄鹤山以东的龙居寺一带建成了皋亭山景区,以千桃园及孝文化闻名。每年三月底四月初,桃花盛开之季,都要举办观桃节,并设计了多条游线,足可让游人一饱眼福。
▲2022年4月2日第九届皋亭观桃节的主题:桃里皋亭山,宋韵最杭州。
80多年前的那次皋亭一日游,郁达夫两人从山顶下来时,已经暮色四合,他们又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急急跑回笕桥。
这天的暴走,实在酣畅。回程路上,郁达夫步何君韵,作诗一首,记载此行。
春愁如水刀难断,
村酿偏醇醉易狂。
笑指朱颜称白也,
乱抛青眼到红妆。
上方钟定夫人庙,
东阁诗成水部郎。
看遍野梅三百树,
皋亭山色暮苍苍。
当时杭州城不大,皋亭山走完,算是基本荡遍了杭州的角角落落,对杭州有了全方位的认识。就在当月,郁达夫提笔写了《杭州》一文,还借明代高濂《四时幽赏录》的表述,理出了一年四季欣赏杭州的角度。
一、春:孤山月下看梅花,八卦田看里菜花,虎跑泉旁试新茶,西溪楼上啖煨笋,保俶塔看晓山,走苏堤看桃花。
二、夏:苏堤看新绿,三生石谈月,飞来洞避暑,湖心亭采莼。
三、秋:满觉陇赏桂,胜果寺望月,水乐洞雨后听泉,六和塔夜听钱潮。
四、冬:三茅山顶望江天雪霁,西溪道玩雪,镇海楼观晚炊,除夕夜登吴山。
“看山如读画,游山如读史”。皋亭山顶的景色,给郁达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东边的黄鹤峰和北边的超山,在此后的著作中,他多次提及。黄鹤峰是元四家之一、赵孟頫外孙王蒙的隐居地,王蒙在这里读书、画画、喝茶、渔耕20多年,把日常生活,画进了《春山读书图》《谷口春耕图》《煮茶图》,这样的生活,是郁达夫十分向往的,他的心里已经在描划造屋的理想:“地皮不必太大,只教有半亩之宫,一亩之隙,就可以满足。房子亦不必太讲究,只须有一处可以登高望远的高楼,三间平屋就对……”
不过这次暴走,郁达夫并没有欣赏到盛开的桃花。一年后,他看到前往半山的香船,突然想起了那天的景色:
半堤桃柳半堤烟,
急景清明谷雨前。
相约皋亭山下去,
沿河好看进香船。
这年年底,他按照自己的造屋理想,开始修建“风雨茅庐”,取这个名字,原想躲避乱世中的风刀霜剑,没想到建成后不久,郁达夫就南下福建抗日,从此极少回杭州。“相约皋亭山”、重游娘娘庙,成了郁达夫一生的遗憾,而皋亭山上的桃花,也终究只是他心底最美好的念想。
▲“风雨茅庐”位于杭州大学路场官弄63号,1936年5月1日郁达夫迁入此屋。该宅分正屋和后院两部分。有三间正屋,正中为客厅,东西为卧室。后院建平房三间,为书房和客房。假山点缀,林木参差,环境幽雅,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平房别墅。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正屋周边裙房现有单位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