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传宋韵丨南宋帝后写的教科书——南宋太学石经②周易
《南宋太学石经》是杭州孔庙碑林的镇馆瑰宝,为宋高宗赵构和皇后吴氏手书,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的“四书”和“五经”,相当于当时的官方标准教材。它是我国唯一留存至今的皇帝御书太学石经,在碑刻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为展示宋代碑刻艺术,弘扬宋韵文化,特推出《南宋帝后写的教科书——南宋太学石经》系列,让我们一睹瑰宝风采。
本期,我们节选了《南宋太学石经》中有关《周易》的碑石来了解。
《周易》是周代的典籍,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体现的是中国早期的思想文化体系。
《周易》被尊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对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产生深远影响。尤其中国的建筑、医学、音乐、绘画及日常生活等,无不与《周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周易》现存2石。每石纵4列,每列42行,每行17至18字不等。石碑所刻的字为正楷,字径约1厘米。
《周易》第一石
《周易》第一石高155厘米,宽122厘米,厚24.5厘米。第一列、第二列字迹尚可辨识,第三列缺少部分碑文,第四列碑文不存。
《周易》第一石部分文字
碑石局部文字
碑文内容
此碑经文起于乾卦,止于否卦;文字始于“乾元亨利贞,终于“九五休”。
碑文节选如下:
《乾》卦:
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再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节选自《周易玄妙的天书》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