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青鱼干、七味咸茶,余杭这片土地的记忆,让人着迷……
仁和街道位于余杭区东北部,东濒京杭大运河。
“仁和”之名,原以仁和县得名。2001年8月东塘镇、獐山镇、云会乡合并,因镇址建在原钱塘与仁和县分界线仁和一侧,取名仁和镇,亦寓意“上下团结、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
在这片优美祥和的土壤上,又留有仁和人多少记忆呢?
仁和三白潭,余杭区境内最大的淡水湖泊,面积达1800多亩。
其得名是因这一潭碧水是由三个相连的湖荡组成的,看上去白茫茫一片大水,故古人形象地称其为三白潭。三白潭由头白、二白、三白三个湖潭连接而成,相当于半个杭州西湖大小。
三白潭与京杭大运河相通,湖泊水质清澈、风光旖旎、景色迷人,有丰富的水产品,可植菱、养鱼虾、珍珠,养殖着鲢、鳙、鲫、鲤、草、青、鳊等多种淡水鱼。每年冬日,这里都会上演三白潭起鱼奇观,场面令人叫绝。
对于三白潭边长大的人来说,幼时就在潭水里嬉戏着长大,练就了一身好水性;吃着三白潭里的鱼儿、菱角,在如今看来是令人钦羡的美味;住在潭边听着湿地里的鸟儿鸣叫,宁静,安逸,这才是慢生活的格调。
冬天,仁和的各家各户都会晾晒青鱼干。黄里透红、饱满而吉祥的青鱼干身影一出现,过年的气氛便油然而生。
在三白潭青鱼干中,鲁子法鱼干尤其名声在外。鲁子法在三白潭村承包了200多亩鱼塘养殖青鱼,肉质鲜美。他每年都会带着他的鱼干参加展销会、农博会,反响很好。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人们对牡丹花的喜爱从古至今都没有断过。而在余杭,有这样一个村子,每年四五月,牡丹花会都会在村民们的期盼中准时到来,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仁和街道的普宁村,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老村,普宁牡丹距今已有近600年的种植历史。相传民族英雄于谦当年手植18株牡丹在普宁寺大殿前,饱经沧桑,目前仅剩一株,当地人称“牡丹王”。
如今,普宁村建有30余亩牡丹主题公园,牡丹面积4000余平方米,种有牡丹近3000株,并打造游步道、亲水平台、《在远方》取景地等,供游客“打卡”留念。
普宁村,还有一座于谦廉政文化陈列馆。于谦,明朝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陈列馆对于于谦的生平事迹进行了详细介绍,展陈物品百余件。
相传当年于谦从杭州上京赶考,不巧路遇风雨,导致船无法前行。正苦恼,于谦听到了一个老人说:“普宁普宁,普天安宁。”这句话带领着于谦来到了普宁寺,奇怪的是在于谦上香回到船里之后风雨马上停了下来。等于谦赶考回来之时,他又去了一趟普宁寺,并且亲手栽下了十八株“玉楼春”牡丹。
于谦清廉文化陈列馆旨在宣扬于谦勤政爱民、敢于担当的高尚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是生动的爱国主义和廉政教育基地。
在仁和,邻里间“吃咸茶”聊天,算是最受欢迎的活动了。古有诗赞七味咸茶,云:“活火焙干青玉脆,盈瓶赠到绿珠投。堆盘正好消寒夜,细嚼诗情一种幽。”
一颗一颗的青豆,从播种到收割,再到被褪去坚硬的外壳,成为最美味的原料,最后经过乡里人的特殊烘制,一步步加工,才能成为一杯用来招待客人的七味咸茶。
七味咸茶,内有茶叶、烘豆、胡萝卜干、笋干、紫苏籽、橙子皮、花生七种佐料。第一口咸咸的滋味,第二口才是茶的涩涩本味。此茶经过三四次冲泡后,就可将青豆吃下,不软不硬,非常可口。一边喝茶一边聊天,其乐融融。
烘青豆茶,历史悠久,禅意悠然。相传为当地千年古刹“普宁寺”禅茶文化发展而来,兴盛于民间,乾隆下江南时间赐为“御茶”。如今,“吃咸茶”也已被列入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仁和随处可见古韵十足的集镇、老街,它们伴随着不少仁和人的记忆,走过了漫长岁月。
东塘老街位于仁和街道叶环路、中和路,东塘港以东约100米处。老街现存全长约100米,沿街分布着11处乡土建筑,格局均为下店上宅,见证了东塘老街旧市的繁华。
修缮前的东塘老街
东塘老街是余杭区现存少数几个乡土建筑分布密集区块之一,具有较为重要的保护利用价值。2013年,东塘老街完成了11处乡土建筑的保护修缮。
说起观音桥路,一下子就能勾起不少老仁和人的回忆。观音桥路是獐山的老街,棉花加工厂、理发店、面馆,伴随着许多人走过了多年的风风雨雨。
如今,獐山老街将作为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仁和基地)配套项目建设区块,建设成美丽的景观带。
獐山老集镇
如今的仁和有多美?来看看。
智荟动力公园,是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的新晋网红打卡地。这里原是獐山石矿场,曾经有着“石头城”之称。漫步于此可以看到,荷花摇曳,鹭鸟翩飞,浅丘、湿地、稻田、草地相映成趣。
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仁和高新农业园紫藤花的盛开期。一串串盛开的花穗垂挂枝头,紫中带蓝,灿若云霞。站在紫藤花底下仰头,如同欣赏从天而降的绝美花海瀑布。
紫藤花长廊种植于2006年,如今已成了知名的网红景点。紫藤路的长廊约300米,与不远处秀山美地公园的800米紫藤花长廊形成了千米花廊,共计有1700多棵紫藤,仿佛置身童话世界。
渔公桥村是仁和最北面的一个小村庄,生态环境优势得天独厚,六条清澈的河道交错分布于12个村民小组,展现出一幅幅诗意栖息的江南水乡田园画卷。
位于渔公桥村蒋家湾的沿蒋家漾的五株古香樟树,每株都有近一百年的历史。在波光粼粼的蒋家漾岸边,5棵枝繁叶茂的百年大樟树高耸入云,仿佛威武的大将军伫立在渔公桥村蒋家湾组,守护着一方百姓。
身边的风景有些会长久陪伴
而有些只能停留于回忆
关于你印象中的仁和
你还有哪些独特的记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