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还是熟悉的“船体”、桂花树“重归故里”......拱墅这个56岁体育馆航向文明亚运新征程!

3月29日,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封面故事·拥抱亚运 期待莲开 亚运场馆里的“文明细节”:杭州体育馆 历史建筑创新利用》报道杭州体育馆兼顾“修旧如旧”原则和亚运赛事要求,做到了文明提升改造,保留场馆原有主体结构和历史元素,也留住了老底子杭州人对体育活动的文化记忆。

杭州体育馆

杭州体育馆位于拱墅区体育场路210号,东至浙江日报大楼,西邻浙江体育大厦,南连体育场路,北靠田家桥居民小区,总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主馆座席规模为4398个。场馆始建于1966年,于2005年批准为市级文保单位。2017年10月,杭州亚组委正式确定为2022年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竞赛场馆,承担杭州亚运会拳击项目和亚残运会硬地滚球项目比赛任务。

华丽“变身”

拆掉围挡,种上树木,阔别已久的杭州体育馆重新回归。似乎是记忆中熟悉的样子,却似乎有些不同。

作为杭州亚运会竞赛场馆中的拳击馆所在地,近日,杭州体育馆结束了提升改造工程施工,已通过竣工验收,正在做善后修补工作。

01

修旧如旧

外貌还是熟悉的“船体”

秉持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体育馆的主体被完全保留,“船体”也保持不变。作为杭城地标性文保建筑,杭州体育馆是世界上仅存的马鞍形悬索结构建筑。

对于很多老杭州来说,杭州体育馆沉淀了几代人的美好回忆,承载着浓厚的体育梦想,一草一木都有无数故事。

据了解,在保留主体结构的基础上,此次改造提升针对屋顶的钢索结构新增了11根承重索,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主体育馆东西大厅的主柱、扶手,以及场馆正门上方的马赛克彩图等细节都按照原先工艺进行了修复。

“主柱修复使用了水刷石工艺,马鞍形结构的圈梁用的是斩假石工艺,一圈232.5米的周长,工人们用手工花了至少3个月时间才还原出当时的年代感。”场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修复是一方面,创新是另一方面。场馆内,新增了两块电子显示屏;场馆顶部云吊顶造型极具设计感;屋顶钢索结构全部露出,更具运动感和视觉开阔感。“除了保留原来的扶手、看台板,我们根据亚运会赛事要求,对馆内的照明、音响、地板和座位进行系统性更新升级。”

重新归来的杭州体育馆的观众席有4398个座位,座位宽敞,舒适度也好。

02

如期归来

被大家惦记的桂花树“重回故里”

杭州体育馆改造提升工程竣工验收,两年前迁移至桐庐的桂花树,被重新栽种在杭州体育馆前。改造之初,由于整个场馆的布置都要进行调整,门口的桂花树被暂时“拆迁”。

“亚运场馆的设计有特殊标准,其中包括天际线,所以一些高大的树木要移走。”场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迁移中,树木根系都保持完整,因此它们的生长没有受太大影响。”

这些桂花树树龄四五十年,几乎从体育馆初建时便生长在这里。“梧桐落叶了,桂花飘香了,体育场路的秋天就来了。到这里锻炼身体,闻闻花香,不要太有味道哦。”在老杭州人眼里,这是家门口独有的味道。

被迁移的这些桂花树在这两年间一直向阳生长。如今,体育馆的桂花树还有了广玉兰、五针松、红枫等邻居,绿植与体育馆相映成趣,更显大气精神。

“改造时,我们便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了它的原汁原味。”

赛后利用

据介绍,亚运会结束后,杭州体育馆将回归全民健身场所属性,市民朋友可以在这里体验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群众体育项目。

一系列的改造提升也为场馆承办更大规模的体育赛事和文艺演出提供了有力支撑。围绕赛事需求,杭州体育馆内新建了训练馆、赛事功能用房和地下车库。地下车库等配套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也让未来市民朋友来体育馆锻炼身体、看比赛演出更加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