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旅行攻略】龙门古镇 | 追溯千年历史,探寻三国文化

温柔的江南也不乏武侠之意,比如龙门!追溯龙门的千年历史,三国吴大帝孙权后裔秉承着先祖开拓进取,勤奋智慧的精神,把龙门打造成孙氏家族的“世外桃源”。

有了龙门山水的庇护,孙氏家族终发展成今天两千多户,七千多人的江南一大望族。而此次,我们将一起走进江湖,追溯千年历史,感受藏在龙门古镇中的孙吴文化!

LONGMENGUZEN领略龙门风采

龙门古镇,地处富春江南岸,距富阳区16公里,镇后有龙门山,系富阳群山之冠。东汉名士严子陵畅游龙门山,曾留下了“此地山清水秀,胜似吕梁龙门”的赞誉,龙门古镇也缘此而名。


龙门古镇现居住人口中,90%以上是孙权的后裔,共有2000多户,7000多人。在这个镇上,建有孙氏宗祠、关帝庙、承恩堂、积善堂、义门楼、明哲堂、厚祉堂、子孙厅、砚池、万安桥、耕读世家、龙门驿等等。这些宗祠、帝庙、承恩、积善、义门、耕读、万安等建筑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的价值,是流淌于孙氏后裔血脉中不变的精髓,也是维系孙氏家族的精神支柱,更是孙氏家族名人辈出的根基所在。

余庆堂

当你拿着相机,漫步古镇,与身边的族人擦身而过,脚下的卵石发出不一样的光泽,像在告诉你古往今来它承载的脚步次数,前店后坊、前店后居的房屋布局,不足3米的穿行小巷,会让你体验到江南人的精明和智慧。

从小巷步入宽敞的店铺时,你会豁然开朗。主人热情的招呼和听不太懂的方言,会让你有一丝茫然。静坐下来,品一杯新茶,在热闹中感受静谧。


LONGMENGUZEN欣赏龙门演出

在龙门,除领略风土人情外,各种和孙吴文化相关的表演也是必不可少的,放松之余也可在活动中体验另一番韵味……

/孙权迎宾/

青砖黑瓦的牌楼广场,身着红色铠甲的英武侍卫“咚咚锵锵”地敲起锣鼓,随着鼓点声越来越密,“孙吴大帝”携文物将士前来欢迎四方宾客。

这是电视剧中的场景吗?不!这是真真切切发生在游客眼前的一幕。

走在龙门古镇,除了孙权迎宾,你还能看到沙场点兵、小乔幻影、鲁肃献艺、周瑜打黄盖、天下太平等,与周瑜来个“不期而遇”,还能见见美丽的大小乔,让人仿佛穿越到了活色生香的“三国”。

/孙氏祭祖/

每逢春秋两季,孙氏后裔就会聚集在龙门古镇,举行庄严而盛大的祭祖大典。

在龙门古镇文化礼堂孙氏宗祠,旗帜飞扬、锣鼓铿锵。孙氏后裔备好了时馐佳酿,怀着虔诚之心,焚香点烛,追忆先人,祝佑家族绵延,祈福国泰民安。

上香,敬酒,跪拜,献供品,诵读祭文,主祭和陪祭带着大家虔诚祭拜。千百年来,孙氏后裔都保留着这庄严的方式。这其中不仅仅是对先祖的纪念,还有对先贤的敬重,家风的传承,亲情的联络以及家族的和谐。

图自古韵新龙门

/龙门庙会/

龙门庙会原来叫“农历九月初一”庙会,相传从北宋年间就开始了,而且与吴大帝孙权的后代有关。

舞龙/龙门战马

如今的龙门庙会活动更丰富,有跳竹马、点魁星、舞狮子等,而且方圆百里商家云集,老街上人山人海。

LONGMENGUZEN品尝龙门美味

面对龙门的美食,你同样会发现埋藏在其中的孙吴文化。

/龙门面筋/

刚刚出锅的龙门面筋表皮金黄,咬一口内馅流汁,肉香满满,让人不由自主地上瘾。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美食背后,流传着诸多故事。

据说孙权行军时遇到梅雨天气,军粮麦粉被雨淋湿发酵而无法食用,有士兵冲洗粉团洗出“面筋”,继而发展为今日的油面筋。也有说是孙权母亲制作为孙权出征送行的,继而成为宴请群臣的必备菜肴。

如今的龙门面筋经过不断的改良,味道相比从前,可以说更加鲜美了。

/掏牛锅/

在龙门庙会期间,你会看到非常有意思的一幕。看“吴大帝孙权”手拿大铲,在热气腾腾的大锅里翻滚掏舀。锅里不时捞起牛头、牛胴骨、牛肉、牛骨、牛筋、牛蹄等,整个广场上肉香四溢,引人垂涎。

香喷喷的牛肉出锅,手拿牛肉张开大嘴,浓郁的肉香爆满整个口腔,不禁让人直呼:爽!

其实龙门古镇的掏牛锅,据说也与孙权有关。相传有一次孙权举办家宴,传旨要家乡牛肉,富阳孙氏将牛肉快马送到南京。厨师把牛骨与脏器放在大铁锅内,加入料酒、盐、香料等煮熟,叫来亲友掏着吃,掏牛锅由此而来。

龙门古镇风景绝不亚于任何一个江南古镇

这里没有过度开发和商业化

大部分居民都是原住民

浓浓的烟火气让这里成为一个“活”的古镇

可以找家民宿住下

深入体验龙门古镇文化

触摸到历史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