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座城,关于郁达夫与富阳的故事从这里开启……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与风骨,在日复一日时光的流逝中,造就出不同的模样,而说到富阳,很难跳过郁达夫,一座城中,有一个郁达夫这样的人,是幸事。他曾走过的路、抚摸过的枝丫、读过的书、去过的地方……成就了现今富阳的一部分。
郁达夫的一生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1896年12月7日出生在富阳。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1945年8月29日,郁达夫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
郁达夫从小生活过的地方,现今也被保留下来,即为郁达夫故居。故居位于郁达夫公园内,建筑由石库台门接天井围墙和主楼(二层楼)组成,占地面积215.97平方米。
郁达夫先生出生于此,在16岁至18岁时居西楼读书创作。主楼上下两层分别陈列展品和摆置原物、郁达夫生平介绍和读书写作结婚房间,以及名人名作书画匾额和老祖先的遗物等,陈列布置注重还原故居旧貌,重现郁达夫童年、少年、结婚时的生活情景。
郁达夫先生曾回忆说,在这儿将近两年的独居苦学生活,对他的一生来说,是收获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预备期。
红色记忆 · 郁达夫
作为抗日救国、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的一生是“红色”的一生,走进富阳,走进郁达夫曾经生活与奋斗过的地方,也许,你对他会了解地更深刻。
鹳山双烈园为纪念郁华、郁达夫这对郁氏兄弟而命名,自南至北分别由血衣塚、双烈亭和松筠别墅三部分组成。
|| 血衣塚
郁达夫的哥哥郁曼陀是著名的爱国法官、法学家。曾任中华民国最高人民法院东北分院刑庭庭长、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兼任东吴、法政等大学教授。郁曼陀刚正不阿,严惩民族败类,用法律作为武器,积极营救爱国志士,在1939年11月,他像往常一样从上海善钟路的住处出来去上班,遭日伪军特务暗杀。郁达夫则在1945年牺牲,世人就将这一对兄弟称为双烈。
故乡人民在鹳山东麓为郁曼陀先生建有“血衣塚”(血衣塚内埋有几经辗转而留存下来的烈士血衣)。郭沫若得知此事后,撰写了这篇《郁曼陀先生血衣塚志铭》。铭文开篇即言:“以先生之风烈,余不仅当铭之于文,且将铭之于心,瞻之在前,没齿不忘也。”
|| 双烈亭
双烈亭是1980年富阳县政府为纪念郁达夫、郁曼陀两位爱国志士修建的。亭下正檐悬挂着茅盾先生题写的匾额“双松挺秀”四个大字。亭壁上嵌有石碑两块,分别镌有郁氏兄弟线描半身像,是叶浅于所绘。厅正中立着一块诗碑。刻有郭沫若于1963年为郁曼陀遗画而作的题诗。诗云:“双松挺秀意何如,仿佛眉山有二苏,况复埙篪同殉国,天涯海角听相呼。”四根亭柱上有柱联是俞平伯、赵朴初集郁氏兄弟诗作而成:“劫后湖山谁作主,俊豪子弟满江东”“莫忘祖逖中流楫,同领山亭一钵茶”。
|| 松筠别墅
松筠别墅位于鹳山东侧,是郁曼陀为了让母亲安度晚年而修建的。郁达夫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与二兄一姐全由太夫人陆氏抚养成人,当别墅落成的时候,民国总统黎元洪题赠“节比松筠”匾额,因此称它为松筠别墅。
1937年12月,日军入侵富阳,太夫人陆氏刚烈,绝食死于此。松筠别墅是砖木结构,简洁古朴,现在改为郁曼陀、郁达夫烈士事迹陈列室。
文学记忆 · 郁达夫
如果说鹳山附近是郁达夫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是郁达夫一生红色记忆的缩影,那么东梓关对于郁达夫而言,则有着更为浓厚的文学气息。
图源@朱啸尘
郁达夫的小说《东梓关》曾描述了这样的场景:航运曾给小镇带来小小的繁华,池塘边的青石板小街,一度店铺林立,不少百年的老宅依旧保存完好,悠长的石板,沧桑的墙体,参天的古树,都是前人留下的印记。
现如今,曾熙熙攘攘的古码头仍在,郁达夫为治病曾来小住过的许家大院仍在,中医骨伤科名医张绍富治病救人的安雅堂也在……古建筑在这里,都被完好无损地保存着,就像那些文字描述的一样,在时光的风吹雨打下,仍留有曾经的味道。
///
来到富阳
你会发现郁达夫的痕迹随处可见
公园、道路、小巷……
相辅相成的一座城与一个人
若你想要找寻关于郁达夫的些微过往
那么欢迎你来一趟富阳,走进他曾生活的地方
走进这片他倾洒了记忆与爱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