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宋鞠:宋人看“世界杯”的乐趣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激战正酣,一颗小小的足球牵动着场内场外无数球迷的心。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英国,然而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

 

2004年国际足联经认定,中国古代的球类游戏“蹴鞠”,是有史料记载最早的足球活动。“蹴”就是用脚踢,“鞠”最早是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蹴鞠”极为盛行,“寒食蹴鞠”的谚语就出自于此。汉代开始,“蹴鞠”作为军事检阅项目有了较大发展,汉高祖刘邦便在宫内建有露天球场“鞠域”用于禁军的操练。到了唐代,米糠球被充气的空心球取代,由于没有橡胶,此时的气囊多为动物的膀胱,外面包裹皮革,球体变得轻盈有弹性,花式技巧日渐繁多。

 

专门的蹴鞠组织则是在宋代开始出现,规则、场地、设施等也更为完善,还涌现了众多专门从事蹴鞠的艺人和竞技。蹴鞠竞技主要有两种:一种叫“白打”,不设球门,两支球队在场中轮流表演,不允许用手,以头、肩、背、膝、脚等身体部位顶球,供观众观赏,类似今天的花式足球;另一种是两队对抗,叫做“筑球”。球场中央设一球门,两队分列两边踢球,以将球踢入球门为目标,进球多者得胜。为了更好地竞技比赛,宋代还出现了类似足球协会、足球俱乐部的蹴鞠组织,其中以“齐云社”最为著名。蹴鞠球员也有自己的称谓,根据《蹴鞠谱》记载:有“正狭、副狭、解蹬、守网”等称谓,各司其职。由此可见,宋代蹴鞠的比赛制度已经相当完善。

 

作为平日娱乐活动,宋代的皇帝和士大夫都是蹴鞠运动热衷者。宋太祖热衷亲自下场,徽宗甚至干出了球技选才的荒唐事。大臣中,丁谓、高俅、李邦彦等都是蹴鞠高手,接待外邦使臣的宴会也将“蹴鞠”作为助兴项目,进而演变成一种接待礼仪。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民间蹴鞠运动更是如火如荼。宋朝城市的瓦舍勾栏每一天都有商业性的足球表演,蹴鞠艺人踢出来的花样称为“解数”,每一套解数都有多种踢球动作,如拐、蹑、搭、蹬、捻等,还给一些动作取了好听的名字,如转乾坤、燕归巢、斜插花、风摆荷、佛顶珠、旱地拾鱼、金佛推磨、双肩背月、拐子流星等,成语“浑身解数”就出典于此。市民只要掏钱买票,就可以入内观赏。

 

宋诗里也有不少描写蹴鞠的诗句:宝马嘶风车击毂,东市斗鸡西市鞠说的是城市中的蹴球比赛;乡村年少那知此,处处喧呼蹴鞠场说的是乡野少年的蹴球比赛;舞馀燕玉锦缠头,又著红靴踢绣球将宋朝女子的蹴球比赛跃然纸上。

 

来源:上城发布、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杭州市上城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FM105.4西湖之声合作推出《夜听宋韵》节目,讲述宋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