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郁达夫故居
郁达夫,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
郁达夫故居位于杭州市富阳区的郁达夫公园内,故居坐北朝南,初建于清朝,修建于民国时期,重建于1997年(故居重建时南迁15米)。故居内陈列一些展品和摆置原物,其中有郁达夫先生的生平介绍、名人名作、书画匾额、婚房展示以及老祖先的遗物等。
近年来,郁达夫故居挂牌成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杭州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杭州市第二课堂活动。
时间:08:30-16:30
地址:富阳区富春街144号东南方向90米
电话:0571-63336600
风雨茅庐是郁达夫在杭州的另一处故居,位于杭州市大学路场官弄,属中式花园别墅。
1933年4月,郁达夫与夫人王映霞为躲避国民党迫害,由上海移居杭州,并亲自设计、建造房屋。该建筑于1936年建成,是一幢结合中西建筑风格、清丽典雅的砖木小楼,马君武题名为“风雨茅庐”。
郁达夫在此藏书,曾存有宋、元、明、清之类书约八九千卷,清代诗词集六百余种,英、德、法、日四国文字书籍两万余册。1937年,由于日军入侵,郁达夫一家被迫离开这里。抗战期间,此屋被日军用作马厩,藏书尽毁。郁达夫在杭居留期间写了大量文章,创作了小说《迟暮》。
建筑分为正院与偏院两部分。主入口位于院落西北角,进大门,其左右有五六间平房。过天井,便来到正屋。正屋坐北朝南,一层为砖木结构,清水砖墙体。建筑下面为较高的台基,四周均设水泥台阶,其中东面置两处,其余三面均居中置一处;台基四周壁面设防潮孔。
正屋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南、东、西三面设回廊,立方木柱,上端饰挂落。明间为客厅,有后轩,南、北立面均设大门供出入。厅左右为卧室,南北均设平窗。建筑东、西立面亦设两樘平窗;歇山式坡屋顶,覆盖灰色洋瓦。
正屋东北角有一排平房,用作厨房。正院与偏院以砖墙相隔,院墙东南角开月洞门以互通。偏院建平屋两间,作为书房和客房。平屋坐北朝南,清水砖墙体,坡屋顶,盖小青瓦。西间内缩成走廊,前置四级水泥台阶。偏院紧贴西面墙体建走廊一道,用以连接月洞门与平屋。院内起假山,林木参差,环境幽雅。
风雨茅庐对纪念郁达夫这位杰出的新文化运动先驱具有重要意义,现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时间:周二至周六,08:30—12:00,14:00—16:30,周一、周日闭馆
地址:上城区大学路场官弄63号
电话:0571-89501982(小营街道文化站)
备注:风雨茅庐因修缮暂时关闭,预计2024年9月重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