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建筑会说话:家在严陵滩下住,探寻隐匿在郁达夫故居的流光碎影

“家在严陵滩下住,秦时风物晋山川;碧桃三月花似锦 ,来往春江有钓船。”循着富春江便能寻到郁达夫从小生活过的地方,即郁达夫故居。故居前几米处,青年郁达夫雕像昂首挺胸、手执书卷,远眺一川如画的富春江。

 

来到富阳,郁达夫故居不可错过。

 

01小小院落,有故事

 

现存的郁达夫故居是在1998年修复而成,修复秉持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极大程度还原了故居的旧貌。故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16平方米,石库墙门,两层楼房,白墙黛瓦,面对着悠悠富春江水。

 

如果说富春江养育了郁达夫,那么江边这座小小的院落便给了他最初的庇护。

 

走进郁达夫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栽满花草树木的庭院,金色的阳光透过树木缝隙,洒在褐色土地滋生的小草上。

 

一条石板小路将院子分为两半,一侧放了一只水缸,少年郁达夫还曾不小心掉进水缸里;一侧种植了许多中草药,郁家祖上几代都是儒医,喜爱花木草药,郁达夫的祖父更为偏好。

 

故居正门上方,悬挂着一块淡黄色的匾额,“郁达夫故居”五个字苍劲有力。

 

故居一层为正厅、厨房等房间。正厅不大,大概二十多平方米,青方砖铺地,褐色的板壁作墙。迎面挂着郁达夫的画像,穿着白色长衫,英气勃发。画像两旁是他写的一副对联:“春风池沼鱼儿戏,暮雨楼台燕子飞”,字迹潇洒圆润,读起来朗朗上口。

 

在正厅的两边壁上,挂着鲁迅先生的旧诗墨迹、日本画家担风平绘的梅花图、郁达夫三兄弟的合影等。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正厅左墙一幅鲁迅先生的手书,虽为复制品,然潇洒自然的笔迹始终透露着他的气节。“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其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流传最广。

 

在《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中,记载了这首诗的创作情况,“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略)。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添成一律以请之。”

 

至于那幅梅花图,则蕴含了郁达夫与一位日本友人的故事。“赠我梅花清几许,此生难报丈人恩。”这是郁达夫在1919年2月《送担风》一诗中的两句。郁达夫到日本后,一度在学业上、生活上得到过担风平先生的帮助,他与担风平之间一直有深厚的友谊。

 

02烟波浩渺,铸风骨

 

郁达夫故居二楼主要是起居室和书房,也是郁达夫休息和学习的场所。其中,南望春江的西楼在1920 年前为郁达夫的书房,与孙荃结婚时改为新房,夫妇俩将此房命名为“夕阳楼”。

 

站在楼上,凭窗眺望,富春江美景尽收眼底。可能当年郁达夫看书写作累了,也经常站在窗前观看富春江。

 

这栋小楼,在郁达夫的心中是有相当分量的,他的许多作品中都出现过小楼的影子。其中,《沉沦》里就有这样一段描写:“因为他书斋的小窗,是朝着江面的。虽然这书斋结构不大,然而风雨晦明,春秋朝夕的风景,也还抵得上滕王高阁。”

 

“风月年年别富春,东南车马苦沙尘。江山如此无人赏,如此江山忍付人!”当年,郁达夫为了这大好河山的命运,担忧、愤懑、斗争,直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站在郁达夫故居外,眼前似乎幻化出身穿长衫马褂的郁达夫,行走在富春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