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解码之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溪龙砚制作技艺”
青溪龙砚始于明嘉靖年间(1558—1562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华传统名砚之一,产于杭州淳安,因淳安在历史上曾名“青溪”,故将此砚定名为“青溪龙砚”。
据传海瑞携随从海安等人到淳安六都源(今威坪镇叶家、妙石一带)查访,到了洞源村龙眼山,见山下水潭里有无数形状各异的黑石,平滑光亮,近而还闪着许多黑色小点,煞是可爱。于是他拣了几块即命海安等人溯船沿新安江去安徽县的制砚作坊,那里的制砚师傅将石头雕刻成大小不一的砚台,用龙眼石制成的砚面与歙砚在发墨渗水方面几乎无二样。于是海瑞就在当地挑选了十几个年轻人叫他们每人挑一担龙眼石至歙县去拜师学艺。第一批学成回来后,就在龙眼山脚办起了一座制砚坊,大规模采石制砚,砚台传至今日。
青溪龙砚以龙眼山开采的龙眼石制作而成。龙眼石石质坚韧滋润,有金星的云龙和银星的雨夹雪状,花纹绚丽,色泽耀眼,以其石制成的砚呵气成雾,储水不凅,砚面纹理清晰,发墨快而细腻,下墨快、不损笔锋。
青溪龙砚形态各异,有方形、圆形、腰形、奇形等多种造型。
在题材上,多以我国古代传说中神异动物“龙”为主,有独龙腾云、双龙、五龙、九龙戏珠、龙飞凤舞等各种形态,以及寿星、弥勒、松鹤、荷花、竹节、花鸟居多。
青溪龙砚构图饱满,整体感强,精雕细刻,古香古色,线条细腻,准确流畅,繁而不乱,柔韧而刚健,所雕各种动物花草和人物栩栩如生,与砚台浑然一体,与绍兴的越砚、江山的西砚并称为浙江省三大名砚。
2012年,青溪龙砚制作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杭州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