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解码之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泰竹笛制作技艺”
中泰竹笛产于余杭中泰乡铜岭桥一带,是一种以苦竹制作的民间乐器,也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品。
余杭区中泰街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郊,属半山区,森林覆盖率达66.3%,土壤多为石灰岩发育而成的油黄泥土,特别适合苦竹的生长,拥有中国唯一的特色林业基地——中泰万亩苦竹现代科技示范园区,从而形成了资源丰富、具有竞争力的笛竹培育基地。
据史书记载,元明清三代皇室都曾派乐匠赴中泰伐竹制笛。中泰竹笛制作技艺源远流长,但很长一段时间里,村民都只是将竹子作为笛箫原材料向外售卖,价格也很低。20世纪80年代,上海民族乐器厂制笛师周林生来到此地,向村民传授笛子制作技艺,也改变了这个乡村的命运。1987年,上海民族乐器厂铜岭桥联营厂在中泰街道创办;同年,董雪华、丁志刚、黄卫东等11位青年农民集体赴上海民族乐器厂培训进修。20世纪90年代,一些年轻工人纷纷脱离联营厂,自立门户办起制笛企业。独特的资源优势,日臻成熟的制作技艺,再加上产业集聚带来的综合效应,让村里的制笛产业日渐兴旺。
中泰竹笛的制作工艺十分细腻和严密,前后需要包括选料、烘烤、刮竹皮、锯节、打磨、划线定调、打孔、校音等70多道工序,以做工精细、用料考究、音响优雅、风格独特而得到乐界的重视和人们的喜爱。融入竹刻、竹雕民间工艺的中泰竹笛既有高雅飘逸的浮雕之秀,更有音色嘹亮的笛声之美。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先生专门为中泰竹笛进行技术鉴定,给予高度评价,称中泰竹笛“神韵暗流,玉笛飞声”。
2012年,中泰竹笛制作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杭州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