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非遗文化解码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阳竹纸制作技艺”

富阳竹纸制作始于唐代,在宋时已名扬天下,元书、井纸、赤亭纸被誉为三大名纸,成为朝廷锦夹奏章和科举试卷的上品用纸。时有“京都状元富阳纸,十件元书考进士”之说。明清以来,富阳竹纸名品竞出,行销国内,远销海外。

 

富阳竹纸以“制作精良,品质精粹,光滑不蠹、洁白莹润”而被誉为“纸中上品”。竹纸制作技艺是指从一根毛竹制作成一张纸的整个工艺。富阳竹纸是以竹类植物纤维为原料抄制而成,整个工艺分为制浆和造纸两大部分。

 

制浆工艺流程为:砍竹→截断→削青→拷白→落塘→断料→石灰液浸泡→入镬蒸煮→烧镬→出镬→翻摊→缚料→挑料→淋尿→堆蓬→落塘→榨水→脚碓舂料→捡料→掰料,总计20道主要工序。

 

造纸工艺流程为:浆料入槽→木耙搅拌→捞去粗筋→入帘抄提→压榨去水→焙弄烘焙→数纸捡纸→整理成件→磨去纸边→盖章定级。竹浆制成后,再经过这10道主要工序,制成竹纸。

 

富阳竹纸在继承我国传统造纸技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制作技艺,如制浆技艺中的“人尿发酵法”,造纸技艺中的“荡帘打浪法”等,均是富阳竹纸生产的绝艺,为其他竹纸产区所无。目前富阳竹纸产区主要集中在富春江南岸山区。

 

富阳竹纸制作技艺是富阳造纸工匠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也是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伟大发明造纸术的重要个案。伴随着富阳造纸技艺的传承,富阳地区还派生出一年一度祭祀蔡伦、纸工谚语、山歌和长篇民间叙事歌谣《朱三与刘二姐》等民俗文化内容,说明造纸技艺中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2006年,富阳竹纸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