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提質升級“京郊游” 民宿有了“身份証”

北京市文旅局會同有關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促進鄉村民宿發展的指導意見》,劍指鄉村民宿住宿經營合法性等痛點,明確了北京鄉村民宿的設立條件與審批流程,解決了鄉村民宿審批無法可依的困局。
  這意味著曾經游走於經營“灰色地帶”的鄉村民宿將邁出“轉正”的關鍵一步。同時,資金支持、金融扶持等政策打出組合拳,不僅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也提升了村民的獲得感,讓鄉村振興按下“快進鍵”。

民宿不再是“黑戶”:辦好“一照兩証一系統”即可“轉正”

住宿經營合法性一直是困擾民宿從業者的“老大難”問題。密雲一家鄉村民宿經營者鄧女士表示,“此前很長一段時間,無法給客人開具住宿發票,雖然是正規經營,但相關証照遲遲辦不下來。”
  此前,鄉村民宿因民宅經營的性質,無法辦理住宿業經營必需的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証、旅館業特種行業許可証,導致鄉村民宿的經營多處於“灰色地帶”。
  針對此問題,意見將鄉村民宿界定為鄉村旅游發展的一種新業態,屬於住宿業,有別於旅館業,將曾經的“三証一照”升級為“營業執照、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証、食品經營許可証,公安機關的信息採集系統”,有效解決了鄉村民宿面臨的住宿經營合法性問題。

空心村不空了:歸鄉建造“烏托邦”,村民在家門口掙上“風光錢”

隨著京郊民宿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鄉愁寄托,鄉村民宿成為京郊農民增收的重要載體、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不僅催生了民宿和酒店設計、融資、運管、培訓、餐飲等服務業態,促進了游樂娛樂、休閑度假、醫療養老、創意農業等產業發展,還帶動了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向京郊匯聚。
  依托今年舉辦的北京世園會,北京延慶的一批小眾景點如今成了網紅景區。周邊的村子變了模樣:不僅基礎設施、產業結構、村容村貌大大提升,還為村民們帶去了“金色”的希望。
  姚官嶺村是位於延慶東部、有著綠水青山的淺山區村落。為了將生態優勢轉換為“美麗經濟”,村裡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整合村內閑置院落,與延慶民宿聯盟合作開發民宿項目。
  今年5月,“左鄰右舍”“原鄉裡”“大隱於世”等7家延慶精品民宿在姚官嶺攜手創立了“合宿·延慶姚官嶺”品牌,延慶首個民宿集群由此誕生。在滿足差異化消費需求的同時,品牌之間優勢互補、相互促進,解決了以往單體民宿運營成本高、品牌培育期長的問題。
  姚官嶺村黨支部書記張曉靜告訴記者,這7家民宿中有4家民宿的創始人都是曾在都市工作多年后,返鄉創業做起民宿。
  就這樣,村民在家門口掙上了“風光錢”。合宿·延慶姚官嶺運營負責人張海超告訴記者,村民把房子租給了合作社,房租年收入可達1萬元,13名負責前台接待、衛生服務、水電維修等工作的村民,月平均收入3500元。此外還有種植蔬菜、薰衣草等花卉的收入不等。
  小小鄉村民宿帶動了“三產聯合、多業融合”的民宿經濟業態。村裡青壯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得到了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還組織村民盤活當地農產品,將綠色農產品賣給住進民宿想帶點特產回城的客人。鄉村民宿的發展,拉長了“吃、住、行、游、購、娛 ”的產業鏈條,推動農民增收致富,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轉變。

投資人經營者的新樂土:化解經營風險、破解投融資難題

經過20多年發展,繼以農家樂為主的民俗旅游以后,京郊的鄉村旅游實現了升級和迭代:住的還是農民的房子,老板換成了城裡的投資人﹔外觀還是農宅,內部卻是更有品質的設施和服務。
  近年來,對精品民宿的火熱需求刺激大量資本進入民宿和相關產業。據統計,北京以社會資本投資為主體的鄉村精品民宿規模在500家左右,累計對接社會資本數十億元,盤活閑置農宅3000余戶。
  為保障投資人和經營者的利益,2016年底,京郊旅游政策性保險平台建成,化解經營者風險,解決了單個經營者買不起或保險公司不願低價承保等問題。2018年承保經營戶4455戶,累計承擔風險金額超過30億元。
  為了解決民宿業投融資難的問題,本月初上線的京郊旅游投融資服務平台將進一步推動京郊游資源與社會資本的對接,為京郊游項目提供更多保障。目前,涵蓋京郊精品酒店、高端民宿、古舊村落旅游開發、康養旅游等7類項目投資總額達120億元。
  上述意見還明確,北京還將通過獎勵、貼息等多種方式調動農民、社會資本參與民宿發展的積極性。
  北京市文旅局局長陳冬表示,到2022年,北京將推出2000余家鄉村精品民宿,打造一批鄉村民宿特色鄉鎮,推動鄉村民宿規劃更加合理、發展更加有序、產品更加豐富、特色更加鮮明、服務更加規范、市場體系更加健全,實現鄉村民宿從規模到質量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