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解码之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剪纸”

杭州剪纸是杭州民间艺人用剪刀或刻刀在报红纸、毛边纸、腊光纸、宣纸上剪出或刻出各种花卉、瓜果、人物、动物、景象等图案,用于各种节庆祝福、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的一项手工技艺,属传统民间美术。

 

周密在《武林旧书》中记有:“都下十月以来,朝天门内外竞售锦袋、新历……金彩镂花、春帖、幡胜之类,为市甚盛。”据记载:“南宋元宵之夜,京都临安(今杭州)的天街南北、凤凰山下,家家灯火,处处管弦,各色灯彩斗艳争辉,数十里灯光不绝。灯市中有一种走马灯,其灯彩的中心部位设有活动纸轮,把戏曲人物、十二生肖等剪纸贴在活动纸轮上,转动起来供广大观众欣赏。”

 

在悠久的历史演进过程中,杭州的民间剪纸成为当地民俗活动中百姓表达思想情感、理想追求与美好祝愿的独特方式和载体。正因为如此,以宋胜林、王萍、吴素莲等为代表的杭州剪纸艺人们不断地探索剪纸艺术的规律,把原生态的民俗传统剪纸提升为现代创新剪纸艺术,使之不断得到升华与突破,成为在杭州乃至全省极具影响的民间艺术。

 

杭州剪纸具有丰富的民俗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并集实用性、观赏性、时代性于一体,充分显示出民俗研究价值、社会教育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2012年,杭州剪纸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来源:杭州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