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非遗文化解码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技艺(杭州雕版印刷技艺)”

杭州雕版印刷技艺起于隋末,是传统典籍印刷的重要技术。

 

杭州雕版印刷术,是将需印刷的文字或图像,书写(画)于薄纸上,再反贴于木板表面,由刻版工匠雕刻成反体凸字,即成印版。印刷时先在印版表面刷墨,再将纸张覆于印版,用干净刷子均匀刷过,揭起纸张后,印版上的图文就清晰地转印到纸张上,从而完成一次印刷。

 

除印制官方和民间书籍,还广泛应用于古代生活,诸如年画、地契、租约、纸币、请帖、信笺、信封等。

 

整个印刷过程大体分为选材、雕刻、印刷三个程序,共有浸蒸、取板、刨涂、磨板、描稿、拳刀、崩刀、重刀、铲底、成型、对稿、夹纸、对版、调色、干印、湿印、“刷”、“砑”、“掸”、饾版、拱花二十一种技法。

 

印刷产品历来以“选材精良、刻工精巧、印刷精美”而著称,后期的水印名家复制品更被称为“下真迹一等”,而且存世优秀作品众多。

 

2011年,雕版印刷技艺(杭州雕版印刷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