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余杭人都知道!这里藏着你的记忆吗?
今天的余杭人习惯上把余杭街道叫作“老余杭”。公元前222年,中国历史上首推郡县制的秦王朝就设立了余杭县,县城就在今天的余杭街道,直到1958年余杭县撤并,老余杭作为县城的历史才被终结,历时长达2180年。
每个有历史、有记忆的城市,都存在着许多符号和印记,千年古城的千种风韵,总是让人沉醉在其中,在你心里,老余杭都有哪些
难以磨灭的符号印记?
谈到老余杭,那就绕不开大禹。4000多年前,余杭还叫余杭。相传,大禹治水的源头就在余杭,而后,人们为了纪念大禹,把余杭一度改为“禹航”。
大禹与余杭有着千年的渊源,走在老余杭城区的街道,你一定见过这座伫立在道路转盘中间的大禹铜像。
“大禹铜像”坐落在余杭街道禹航路与凤新路交叉口的中心广场,是老余杭的地标建筑,落成于2003年。整体高24米,其中铜像本身高3米,象征余杭古镇即为大禹治水舍航登录之地。
铜像底座上的“同舟共济”四个大字,仿佛在告诉我们,古镇余杭的历史文化精神怎样在传承……
通济桥是一座南北跨溪、沟通两岸的古桥,始建于东汉熹平四年(175),原名兴隆桥,为木结构桥,余杭人都喜欢称其为“大桥”,南宋时更名为通济桥。
通济桥经历过多次修缮,不同年龄余杭人记忆中的通济桥,可能也都各有不同。
从前,通济桥上有酒肆茶楼、肉墩鱼摊,抗日战争期间被侵略者焚毁。此后,通济桥还经历过增建砖砌护栏、加固桥墩、增置石狮、玉形路灯等,都是老余杭人亲眼见证的历史。
自古以来,城镇有水才鲜活灵通。在老余杭通济桥下,缓缓流淌着天目万山清澈之水,将古镇余杭分为南北两半,城里城外几度变迁,不变的是南北山货、百货丝绸集散地的商贾云集,长盛不衰。
如果你是老余杭人,有两座塔是你一定非常熟悉的。安乐山上的安乐塔和苕溪边的舒公塔,并称“双塔耸秀”,是老余杭的代表性景观。安乐塔(雌宝塔)在山上,舒公塔(雄宝塔)在地下,人们笑谑余杭人有点怕老婆。
安乐塔建于五代吴越国,是六面七层楼阁式砖塔,位于安乐山顶。相传为钱武肃王为其子在此养病得愈而筑,是余杭古县城标志性建筑,现为明代重建,后又经过多次修缮。
老余杭人喜欢登山,登上安乐山,可远眺古镇风貌;每俟朝霞铺锦,塔、山剪秀,蔚为壮观。
舒公塔因明朝万历年间余杭县令舒兆嘉所建而得名,俗称地宝塔,建塔旨在镇洪压妖。它位于苕溪北岸,通济桥东约三公里处;与隔溪耸立在安乐山上的安乐塔遥遥相对,形成映秀古镇的“余杭双塔”胜景。
民以食为天。如果你生活在老余杭,一定熟悉在这大街小巷中,有许多从小吃到大的美食。若是有外地的朋友来老余杭做客,你一定会十分乐意且骄傲地向他们推荐几家私藏的美味。
老余杭美食中,最出名的还属面食。老余杭的面说第二,谁也不敢说第一。水准之高,随便走进一家面店,味道都是很好的。一定要推荐一家,绝大多数人会推荐凤凰山路上的明华面馆。“在余杭人人都知道,名气很不错。保证口味,绝对值得一去。”
明华面馆
电话:15067147798
地址:余杭区凤凰山路316号
开在余杭科技大道旁的老毛炸串,并不起眼,却已有了25年的历史,承载着许多老余杭人的童年回忆。放学回家路上,来老毛师傅摊前来上两串年糕、里脊,别提有多美了。喷香酥脆的炸串入口,吃的不仅是美味,更是情怀。如今的老毛油炸更是成了一家“网红店”,各地食客络绎不绝。
老毛油炸炸
电话:13777390077
地址:余杭区科技大道三里铺27号
联兴路上的大桥烤鸡店,此前开在通济桥一带,是一家开了38年的老字号了,远近闻名。搬家之后,烤鸡店又在抖音上火了一把,门口天天排起了长队。脆而有嚼劲的外皮,鲜嫩多汁的肉质,让“大桥烤鸡店”在邻里之间口口相传,也留住了不少余杭人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