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杭州

前往杭州旅游之前

我们将为你提供尽量周全的实用资讯。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苏东坡与苏堤

    苏轼曾前后两次到杭州做官:第一次是1071年到1074年,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1089至1091年,任杭州知州。苏轼在杭州任内政绩显著,得到当时百姓的赞扬,也为后世所称颂。那时候杭州经常发生旱涝灾害,西湖严重淤塞,苏轼招募民工,共用了20万工,全面疏浚了西湖,并用西湖里挖出来的葑草和淤泥,堆筑起自南至北横贯湖面的长堤,在堤上建造六座石拱桥。这条长堤就是现在的“苏堤”。

    苏东坡有诗云:“我在钱塘拓湖绿,大堤士女争唱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于南山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薪席卷苍烟空。”由此可见,西湖得以呈现更加娇媚动人的姿态与苏东坡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值得一提的是西湖十景中另一个广为人知的景观“三潭印月”的三个小石塔也是当时苏轼为防西湖淤塞下令而立的。

    苏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将西湖将杭州治理得更加诗情画意、繁花似锦,而在西湖柔波的涤荡下,他也写出了不少的绝妙诗篇,《饮湖上初晴后雨》无疑是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人说西湖是“晴湖不如雨湖”,在这首诗中,晴湖雨湖在苏轼的笔下却都是旖旎迷人。空灵多姿,晴有晴的灿烂,雨有雨的柔情,后两句用了创造性的比喻,用绝代佳人西施的美来形容西湖的美,焕发出无尽的艺术魅力。西湖波光粼粼,让苏东坡才情四溢;苏东坡风华绝代,使西湖墨香四溢。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上说“苏东坡伟大的人格比任何一位中国作家更加突出,也更完整地蚀刻在他的生活和作品中”,他豪放豁达、超脱自在,直面人生悲哀却又力求超脱悲哀,心境的平和清净与他的禅道思想有着很大的关系。杭州自吴越以来即为佛教兴盛之地,而尤以禅宗为盛,到了杭州的苏东坡与和尚打成一片,经常出入寺庙,有人说,苏东坡本来就是寺院里最有凡心的和尚,也是红尘中最有禅意的凡人。在《东坡志林》中亦有描述“吴越多名僧,与予善者常十八九”。

    在政治上屡受打击的苏东坡到了杭州总是能沉溺于优美的景色中忘却愁肠,他这样说道“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西湖用一波碧水为苏东坡荡涤了一路的尘俗。杭州给了苏东坡无限的自由和欢愉,在杭州的苏东坡也因此春风得意。

    苏东坡与东坡肉

    苏东坡同时也是一个造诣颇深的美食家,一个超级大吃货,不仅体现在他的好吃知味而且懂吃会做,追求食中的情趣,绝对是吃货中的楷模,学习的榜样,努力的方向。他的一句“自笑平生为口忙”,对他的吃货一生高度概括。

    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组织民工在西湖筑了一道堤。能使四周的田地不怕涝,不愁旱.庄稼连年丰收。着实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为了感谢苏东坡.那年过春节,城里男女老少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东坡盛情难却,便收下了猪肉。叫人切成方块,烧得红稣酥的,然后按民工的花名 册,挨家挨户把肉分送给他们过年。老百姓看到苏东坡不忘民工,越发爱戴他,把他送来的肉叫“东坡肉”。吃起来更觉味道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