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湖驿 | 中国古代最长寿的高官竟是这位湘湖人?
早在600多年前,有一位老先生为保护湘湖的生态发展不遗余力。他就是魏骥。
魏骥(1373〜1471),字仲房,号南斋,今萧山城厢街道人。明永乐三年(1405)中举,次年以进士副榜授松江府训导。任内,奖掖后进,不遗余力,诸生奋进,有成就者众多。9月11日,湘湖驿·悦享第四十三期邀请了浙江理工大学研究员蔡堂根,分享湘湖人物故事——护湖功臣魏骥 。
魏骥出生于萧山城区西河下桥下达魏家弄,33岁入仕,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五朝,政务勤勉。据《明史》列传记载,他于永乐四年(1406)以进士副榜授松江府训导。后召入修纂《永乐大典》。事成后返回原职。后因师逵的推荐,升任太常博士,主管皇室祭祀,职责重大。永乐帝曾对他言:“刘履节担任御史9年,高皇帝才授予他这一官职,这份荣耀是不轻易予人的。”可见魏骥的人品学识已为永乐帝赏识。
据蔡老师介绍:“魏骥有多重身份,诗人、书法家、理学家、明代名臣、湘湖的保护者。他享年98岁,是中国古代最长寿的高官;他当官近50年,没有任何污点,是明代荣获最特殊待遇的高官;他77岁辞官退休后保护湘湖20多年,是湘湖史上的乡贤领袖。”
除疏浚湘湖外,魏骥还主持修筑麻溪、西江、白露、瓜沥等堤塘涵闸12处,确保湘湖周围及萧山沿江各地农田的防旱防涝之利。魏骥将自己还乡后20余年参与水利治理的经验撰写成《萧山水利事述》,还注意收集各种水利文献,并把这些水利文献合编成一书,名为《水利切要》,以便后人治水时参考。
魏骥一生端重谨慎,廉政为民,两袖清风。魏骥去世后,他的夫人及子遵照他的遗嘱,不大办丧事,还将朝廷馈赠的钱物全部上交,归官散赈,救济萧山灾民。
魏骥常怀有感恩之心,对待老师非常尊敬。魏骥曾有一个非常有才华的老师,可惜24岁就去世了,没有留下后代。魏骥就每年给老师祭祀,直到自己去世。魏骥不仅待上恭敬谦逊,对下也是宽容慈爱。当他做到尚书的职位时,两个曾经嘲笑过他的学生成为了他的手下,他依旧像对待其他的学生一样对这两个学生,不计前嫌。在魏骥96岁的时候还亲自给一位小青年写鼓励的话,希望他未来大有作为。
不仅如此,魏骥还常常在晚上带着茶水、米粥看望学生,第一次一般是在晚上八九点,第二次是晚上半夜。魏骥的举动让当时的学生非常感动而发奋学习,很多学生最后功成名就。
魏骥为什么能从普通人蜕变成圣人式的一代典范呢?蔡老师认为,最主要是因为魏骥的谦卑之心。谦卑之心能够让人们认识自己的不足,因此会勤政、低调、简朴、本分;能够让人们看到他人长处,因此会宽容、谦和、恭敬、孝顺;能够让人拥有敬畏之情,因此学会奉献、守正、感恩。
蔡老师说:“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魏骥一样,拥有一颗谦卑的心。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像魏骥一样,因谦卑走向成功,因谦卑走向高贵!”
湘湖驿是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按照“分布式、共享式、沉浸式”党群服务模式,为广大公众量身定制的开放、共享、时尚、智慧的公共空间。于美好中遇见美好,于平凡中找寻光热,湘湖驿·悦享是各行各业优秀人才、专业人士分享知识和技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