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有话说 | “玉”见钺 追溯千年的王权信仰
在五千多年前的良渚时期,玉器的制作和使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众多新器型的出现,表明了一些良渚玉器已经超越了作为人体装饰物的功能,逐渐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穿越时空,重回五千多年前,我们会发现先民们赋予“玉器”的含义,寄托的是别样的精神信仰。钺,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石斧,大致呈梯形,有穿孔,横向装柄,最初也是生产工具,后来作为武器使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化的出现,钺脱离了实用功能,发展成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礼器。
多数石钺是实用武器,而玉钺则是礼器,象征墓主人拥有的军事权威逐渐演变为王者手中的权杖。在良渚文化玉器中,玉钺出土最少,级别也最高,仅极少数的大墓有玉钺陪葬,而且一座墓仅一件。
此玉钺出土于反山12号大墓,出土时钺杖位于墓主身体左侧,钺刃朝西,龠、镦之间距离约80厘米,看来也不大,但它的“豪华阵容”却被称为良渚玉钺中的“钺王”,而且是一件刻有完整神徽以及鸟纹的玉钺。
玉钺为军事指挥权的象征。最早始于崧泽文化的石钺,至良渚文化时期,玉钺与玉琮、玉璧一起构成了用玉制度的核心,是显贵者阶层特定身份地位的玉质指示物。
玉钺王良渚文化玉钺一般有长方梯形玉钺和扁方梯形玉钺两种类型,其最高形式一般由钺身、冠饰、端饰三部分组成。让五千多年良渚文明更好地延续
以良渚文化元素为设计灵感,将江南精致美学融入生活日常,在良渚觅得艺术生活的共鸣,让五千多年良渚文明以文创的方式传承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