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小暑节气|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小暑六月节》
唐 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今天5时05分,我们迎来小暑节气。
小暑节气,宣告季夏时节正式开始。
小暑是农历第十一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
“月初为小,月中为大,
今则热气犹小也。”
古人认为,
此时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故称小暑。


暑天究竟能有多热,宋代的陆游这样形容,屋上的房瓦仿佛条条火龙,坐着不动也能汗如雨下,一股蒸烤的感觉扑面而来。

万瓦鳞鳞若火龙,
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
坐觉蒸炊釜甑中。

可即便是潮湿炎热,也浇不灭生活的雅趣,宋代秦观的这首《纳凉》,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浪漫消夏图。

携扙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
一候温风至
二候蟋蟀居宇
三候鹰始鸷

一候温风至,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蟋蟀居宇,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节气食俗
小暑节气,“吃”也有讲究。

吃面: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吃黄鳝: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

吃藕:一直以来,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吃饺子: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小暑至,盛夏始。
风动莲生香,心静自然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