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没水下四十多年的原大皎村遗址,露出水面,重现痕迹
皎口水库,1970年5月动工开建,1975年1月竣工,随后大皎村淹没水下。要不是这次宁波雨量稀少导致水库干涸露出库底,大皎村遗址也不会重见天日,再度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这样的状况难得一见,消息一出引得大量游客前来打卡。特别是当年原本住在大皎村如今已经搬迁到鄞西一带的移民,趁着大皎村遗址重现的时刻赶来寻找原来家的痕迹。
说起来,大皎村遗址一下子成为了“网红景点”,和网名“颖之星语”的刘先生的一次冬游有关。
家住宁波的刘先生是个不折不扣的驴友,每当周末他都喜欢去各处的山水村落走走逛逛,这样的习惯已经保持了十多年,几乎走遍了宁波的古村落,每年秋冬季,他也有拍摄红杉林的习惯。去年11月份,他计划着看一看宁波12处的红杉林,于是走遍了宁波的象山、奉化、余姚、鄞州等地的水库,发现许多水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位下降,原本水库的水位可以到达红杉林的树干位置,一排排红杉林倒映在水中,特别美。但今年不同,水库里的红杉林树根部位也都露了出来。皎口水库的红杉林,风景秀丽,红杉在碧水的映衬下美得不可胜收,也是他每年必打卡的地方之一。“我记得很清楚,去年9月份的时候其实我到了一次皎口水库,那个时候水库的水还非常充足,和从前一样。但是同样的时间,11月份去的那次就不同了,水库的水位已经严重下降,水库边缘露出了一大片黄色的山体。”刘先生告诉我,他那个时候就有点开始担心缺水的问题了。12月底的时候,他不放心又去了一次水库。那天刘先生是第十次穿越四明山,他原先计划从奉化溪口镇进山,欣赏完黄泥浆岗的冰雪雾凇奇观后,从浒溪线转细北线至皎口水库,再去中村,最后从陆埠镇出山。当时水库底的大皎村遗址已经隐隐约约露出来一些了,十多年了,刘先生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情况,内心特别感慨,于是中断了接下来的游玩计划直接返回了,他在那个时候拍了一些照片也发在了网上,呼吁大家注意节约用水。到了1月份,刘先生再去水库,那个时候古村的遗址已经完全露出来了,站在高处往下看,往昔的房屋地基纵横交错,就像一块土黄色的巨大的集成电路板。那个时候的水库水位已经比古村的地基还要低2米左右了。
皎口水库可以说是宁波人的大水缸,如今大水缸见底了,刘先生很是担心,写了微信文章再度呼吁大家注意节约用水。但出乎了刘先生的意料,文章在收获了一万多的阅读后,皎口水库重现古村遗址的消息一下子在网上炸了开来,竟然让这里成为了一个网红打卡点。用刘先生的话来说,如今网络传播速度真的太快了,不过能够让更多人意识到节约用水也是好事一桩。
刘先生告诉我,他原本打算去看的红杉林,就在皎口水库的尽头,那里的地貌呈月亮湾状,后面的山岭,看起来细而窄,故名细岭。
山岭由宽而细,再由细而宽,至大皎溪畔成为月亮湾状的扇形地貌。原先水库的水位正好抵达这个月亮湾,但去年冬天水位严重下降,只剩下了涓涓溪流,向下游很远的地方流淌。如今露出遗址的大皎村就在细岭下游两公里左右的地方。刘先生感慨,他在寻访皎口水库的同时也走遍了附近的村落,听村里的老人们讲述从前古村的故事,当真让人心潮涌动,历史过往一幕幕浮现在眼前。这个曾被淹水底近50年的古村,也有着让人特别感慨的故事。追溯到南宋宝庆年间,有族人迁居到此,逐渐成村成乡。村民沿着沿大皎溪广植银杏树,绵延十里,蔚为壮观。是一个藏在青山绿水间的美丽山村,安静祥和。但这份宁静也曾经被打破,村庄经历了一段不堪回首的血泪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村里惨遭日军焚村,大火从清早一直烧到下午2点,全村1600多间房屋沦为废墟。那一年,正值1941年。遭遇此浩劫之后,大皎村人艰难度日,也曾有一部分村民为此流离失所被迫举家搬迁外走。现在的宁波市海曙区章水镇大皎村南山自然村山脚下,蜜北线路边上,有一座碑亭,名叫大皎“毋忘亭”,鄞县人民政府建亭于1997年7月。碑文记载:“大火烧毁民房一千六百余间,此四明古村顿成瓦砾废墟。大皎乡民被杀被烧死者二十余人。劫后,村民三百余人,四出流浪求乞,此实为我县之空前浩劫”。等到抗战结束,坚强的大皎村人重建家园,凭着辛勤的双手让这个满目疮痍的古村重新恢复了生机。
五十多年前,大皎村就在这群山环绕之中再度成为了一个美丽的山村,当时有一条蜜北线公路在附近经过,村中屋舍成群,房前屋后有田园,村民也以杨、李为主。时间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初,宁波市启动了一项浩大工程,兴建皎口水库。1970年5月,皎口水库正式动工开建,1975年1月竣工,大皎村人因此搬迁,村庄所在地,被水永远淹没,十里银杏林,也消失于水底。现在隔溪相望的南山村和北山村,就是修建水库时从大皎村搬迁而来。水库中央的大皎山,状如鲸鱼,也如龙,因此又叫鲸鱼山,也叫龙山。湖光山色,水岸人家,住在风景里。
而当年同样在搬迁之列的细岭村则搬到了上游500米的位置,也就是如今的细岭村,地处蜜北线和细北线交汇处,两山夹峙之间,依山傍水。两个水库,成为宁波人民的两个大水缸,清清之水,泽被宁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