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杭州历史建筑·蝶变新生第十八期:​南瓦子巷15号

绽放于悠远江南小巷的传统中医文化之光

南瓦子巷15号,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东临复兴大桥。说起南瓦子巷,先来解释“瓦子”的含义——瓦子又叫“瓦市”、“瓦舍”,是南宋时期娱乐、商业的综合性休闲场所,有瓦子的地方,一定是闹市区,南瓦子巷顾名思义。二十世纪90年代初,南瓦子巷还是一条悠长的江南小巷,南星桥一带的居民有一大半居住在这条数百米长的小巷两侧。2000年后,随着周边城市道路的拓宽、中河高架的建立,曾经的居住中心转变为交通枢纽,带动着小巷两侧居民的不断搬迁,南瓦子巷只保有了极小一段,南瓦子巷15号则是这一段中现存的颇为引人注目的一处历史建筑。

本期蝶变新生专辑,杭州文保中心通过最新专题视频的解读和全景漫游,广大市民可以全方位体验南瓦子巷15号历史建筑独特的魅力。

11月28日,南瓦子巷15号蝶变新生的报道也登录学习强国专栏,让我们来感受这些历史建筑曾经的荣光,并探寻它们新生命的方向。

南瓦子巷15号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建筑面积681平方米,为两层木结构传统民居建筑,整体坐西朝东布局。建筑缘由多个院落组成,现仅存一处三进院落,呈“H”型;四周由高大的泥墙围合而成,其上为两坡硬山小青瓦屋顶;主入口位于院落东面,西立面为中式石库门。

据档案资料记载,建筑原房主沈瑞洲、又名沈达,其继承父业从事桐油生意,任“沈原来桐油行”总经理。抗战胜利后曾担任过桐油芝麻业同业公会理事长。新中国成立,沈瑞洲将房屋捐献给国家。解放初期,房屋曾被杭州市政府用作人民卫生所、税务所、派出所以及江干区公所之用。

2010年3月,南瓦子巷15号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2015年开始,上城区危旧房改造办公室启动了南瓦子巷15号历史建筑综合保护修缮工程,在市文保中心全程监督与指导下,对建筑开展了了外立面修复、结构体系加固、室内装修、庭院改造、白蚁防治、智慧消防等大量细致的修缮工程。

全部修缮工程历时4余年,市文保中心指导修缮团队,在坚持保持原有结构、原有建筑形式、原有建筑材料和原有工艺的基本原则下,重点开展了以下四方面修缮工作:

01

整体格局方面,严格按照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图则要求恢复了西侧二进院落格局;

02

外部风貌方面,保留与修复了历史建筑外墙白灰抹面、小青瓦双坡硬山顶、小青瓦墙帽等体现民国初期传统民居的特色风貌;

03

结构与细部方面,在保持原结构体系基础上合理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同时,按原样修复了檐箱、额枋、垂花柱、雕花板、界碑等特色构件;

04

内部使用功能提级方面,按现代中医馆的功能需求进行了合理更新。

2020年,南瓦子巷15号通过市文保中心的验收,正式开张为“新苗中医门诊部”。目前,门诊部一楼主要为药房,二楼为治疗室,一共开设有五个中医科室和一个西医特色的皮肤科室。开张一年多来,门诊部不仅方便了周边群众的就医需求,还因其独具特色的中医技术项目,吸引了不少热衷于传统中医文化的市民远道而来的咨询与问诊。南瓦子15号这处老建筑,在中医文化之光的照耀下重新绽放,向世人展现出浙派古老民居的别样现代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