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潮涌 | 古海塘边,瓜沥的这些历史印记勇立“潮”头!
杭州市萧山区瓜沥镇位于钱塘江南岸
因“水土沃饶、瓜丰沥蜜”而得名
至今有1400多年历史
古海塘串起了瓜沥的东西
见证了古镇沧桑巨变
而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以多种形式为时代的发展留下印记
千年瓜沥城,寸寸匠人心。瓜沥处于钱塘潮涌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区的主要区域,传承保护着国家级非遗萧山花边,省级萝卜干制作技艺、市级昭东剪纸,区级老大昌制作技艺等多项非遗,拥有各级非遗基地9个。
巧手匠心QIAO SHOU JIANG XIN
在萧山,有一项关于七夕的省级非遗项目——“祭星乞巧”。坎山一带“祭星乞巧”历史悠久,作为群众自发的一种祭祀活动,为广大家庭接受并一直传承下来,且影响着浙东南的广大地区。
给予当时男耕女织的历史渊源和社会基础,在坎山七夕节不但是祈祷牛郎织女团圆的日子,更是以“丢针法”、“巧竿”、“七月七办家宴”等习俗乞求织女显灵、赋予“乞巧”的女孩子一双巧手的日子。
在这样的熏陶下,有一双灵巧的手非常重要。萧山花边、昭东剪纸的传承与发展即是萧山女子能工巧匠的见证。
舶来万缕如穿梭,老街花边的绝代风华。萧山花边是浙江省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它源于瓜沥,鼎盛于瓜沥,瓜沥镇因此被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浙江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荣誉称号。
在瓜沥花边工艺普及千家万户,若想了解花边文化体验工艺,那可到杭州萧山青龙花边有限公司参观体验。
杭州萧山青龙花边有限公司为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青龙花边传承非遗技艺,同时坚持公益免费提供市民体验萧山花边手工工艺,全面保留一整套手工针法。
萧山花边收发站(位于坎山老街69号)是目前萧山花边的守望者,也是杭州市级非遗体验点。其拥有整套萧山花边工艺技术及设备,常年拥有一支600人稳定的挑花从业队伍,致力于保护萧山花边非遗传承。所生产的萧山花边精品产品大部分为博物馆收录,部分产品远销国外。
纸上春风雕锦绣,昭东剪纸的光影交织。昭东剪纸作为萧山的一种民间艺术,拥有江南水乡的温婉、秀气之风格。它是真正源自民间的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昭东人民对于美好生活最朴实的映射。
瓜沥明德学校为“昭东剪纸”的传承教学基地,坚守20年开发剪纸特色课程,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学校有专兼职剪纸教师6人,都是省剪纸协会会员,也外聘著名剪纸专家参与指导校本课程。老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剪纸比赛和活动,屡获重量级奖项。
在瓜沥任伯年纪念馆不仅展出各种剪纸作品,还在每年举办数十次“昭东剪纸”活动。昭东剪纸频繁走进百姓生活,越来越多人喜欢上剪纸。
地道食匠DI DAP SHI JIANG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美食,有些传统美食在入口的一瞬间却带着浓浓的乡愁与地道的文化口感。如今在萧山瓜沥,传统美食萧山萝卜干、老大昌酱油成功加入“非遗”榜单。
缸里岁月写春秋,沙地酱萃的梦想沉淀。“萧山萝卜干”起源于清末,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传统的萧山萝卜干采用“风脱水”加工法,经过精细加工而成,以色泽黄亮、条形均匀、肉质厚实、香气浓郁、咸淡适宜、脆嫩爽口、味道鲜美而著称。
党山萝卜干酱菜产业园作为“萧山萝卜干”的体验点,不仅守护好了祖先的遗产,还利用产业优势在地方文化争夺战中脱颖而出,打造融“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酱文化产业园,将萧山萝卜干进一步发扬光大。
在老萧山人的味蕾记忆中,总有一道菜堪称经典--酱油拌饭,里边一味点睛佐料--“老大昌”酱油。
杭州的“老大昌”酱油仍恪守古法工艺,坚守自然酿造。大豆经过蒸煮、拌曲、翻醅等8道手工工序,酱心慢酿,转化为味蕾的惊喜,成就记忆中的味道。
萧山区瓜沥镇“大昌酱园”创建于1842年,是萧山区唯一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大昌酱园”作为萧山“酱缸”文化的展示地,一直呈现古法传承的技艺与安全的生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