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此时正是播种希望、迎接丰收的好时节。 古老的中国先哲用二十四个如诗如画的节气,概括了一年中的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编织出中国人洞天察地的智慧。
杭州人顺应四季更替,选择当季最新鲜的时令食材,不时不食,顺时而食。春分时节,宜吃春菜。
杭州春菜吃了吗?
春天在西湖边,春天也在杭州人的锅里。
马兰头可以说是杭州人春日餐桌的必备菜了。马兰头喜欢长在草丛或者小溪边,一棵挤着一棵,颜色绿得发亮,仿佛整个春天的青绿都集中在了此处。
马兰头拌香干是不会出错的吃法,新鲜的马兰头焯水后挤出水分,切碎装盘,倒入炒熟的香干丁,只需简单调味,一盘清香迷人的凉拌马兰头就可以动筷子品尝了。
春日里,杭州人还酷爱奔赴田间溪头挖野菜,获取最新鲜的“一手”春菜,被网友戏称为“打野”。其中野胡葱和荠菜最受欢迎。
野胡葱炒鸡蛋,经典吃不腻,野胡葱较一般小葱,香味来得更刺激一些,爱吃的朋友会觉得很“上头”。
荠菜用来包饺子是最合适的,挑回家择洗干净后,焯水这道工序不能省,挤干水分后剁碎拌入新鲜猪肉和调味料,荠菜有着天然的鲜味,味精可以少放或者不放。
各类春菜登场时间有限,尝鲜要趁早。近日,它们在杭州各大菜市场的蔬菜区纷纷亮相,快来这两家菜场逛逛,称几斤拎回家吧!
采荷农贸市场——除了春季限定菜蔬,更有老杭州味道的葱包烩、油墩儿、橘红糕、乌米饭、卤鸭、酥鱼不可错过。
三桥农贸市场——买菜之外还有晓麟奶茶、三桥烧饼、国君小吃、付成生煎包、瑾颖餐馆等老底子市井烟火味。
杭州中医药文化了解一下?
春分,古称“仲春之月”,《春秋繁露》云:“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中医认为,春分是调和阴阳、疏肝健脾的黄金时节,养生当以平衡为纲,顺应自然,调和阴阳。
杭州有着璀璨的中医药文化。南宋时期,中医基础理论发展逐步充实。北方人口南迁,促使中医学派之间的观点冲击与融合,使得南宋中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传承至今。
而今在杭州河坊街的胡庆余堂,你依然可以体验流传千年的中医药文化。沿着清河坊历史街区的步行道漫步而行,你会看到一座高高的封火墙,上书“胡庆余堂国药号”七个硕大的黑漆字,这就是百年老字号胡庆余堂的所在地。
这里进出的顾客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全是老年人,年轻人、中年人都不少。大堂人气很旺,但并不会觉得嘈杂。人一到这样古典祥和的环境里,便想端上一杯店里免费的药茶,在天井下多坐一会儿。
原先的制药作坊所在地,现在成了“中药博物馆”。馆内有祖国中药发展概况展示室、胡庆余堂历史陈列室、中药手工作坊演艺室、中药标本室等等。当时作坊式的传统制药工厂、生产工艺、炮制方法等都在这里得到定格和延续。
春分节气,胡庆余堂推荐可以喝些养生花茶,春天万物复苏,人容易犯困,此时若沏上一杯浓郁芬芳、清香爽口的花茶,不仅可以提神醒脑、清除睡意,还有助于散发体内寒意。
此外,还可以通过泡脚来养生,有助于帮助阳虚肾虚、上热下寒的人升发阳气,推陈出新,畅通体内气血。
河坊街内还有另一处中华老字号——方回春堂。方回春堂始创于清顺治六年(1649 年),由钱塘人方清怡创立,取“逢凶化吉,妙手回春”之意,至今超370年历史,于2001年复馆。
谁说年轻人不爱养生?方回春堂在坚守传统的同时,仍在探索创新,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比如一经推出就深受年轻人欢迎的养生茶。方回春堂根据年轻人的口味和需求,精心调配了适合不同体质和季节的养生茶饮。这些茶饮不仅口感好,还符合现代养生理念。
近年来方回春堂还接连推出“养生夜市”、膏方养生节、参茸文化节等潮流活动,将传统中医药文化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让年轻人感受到中医药的“年轻化”和“接地气”。咱也是赶上年轻人爱说的“朋克养生”潮流了。
来源:上城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