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没有LED屏,实体店用什么打广告呢?
在两宋时期,店家会在门口搭一个彩楼欢门,大店搭大景、小店搭小景,还可以不断更换彩楼欢门上的装饰主题,不论是《清明上河图》还是《东京梦华录》都多有涉及。
最近,杭州的街头有了首座彩楼欢门景观小品,在紫阳街道中山南路,出了鼓楼大概步行200米。
彩楼欢门长什么样
北宋时,都城汴梁有一座大酒楼叫“丰乐楼”(原名“白矾楼”或“樊楼”)。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顾廷烨在大婚当晚为明兰买软酪、鸭爪、螃蟹、羊肉泡馍,去的就是丰乐楼。
客人进丰乐楼,必先穿过彩楼欢门。彩楼立在店门口,高大显眼,彩色绸帛绑缚成棚架;欢门多做成半月形状,带有繁复的雕饰。
“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回忆了酒店门口的彩楼欢门,而这种广告装置并不限于酒店,《清明上河图》里的饭馆、香店也搭了同款。
如今,在杭州作为街景风貌出现的彩楼欢门,主要起到装饰、打卡的作用。
彩楼欢门约两层楼高,上方是榫卯结构的棚架,挂着对联、彩绸、灯笼,延伸出来的檐架上固定着元宵主题的竹编艺术品;下方是活字印刷的廊架,中间留了一扇门洞,可以步入拍照。
装置整体都是镂空的设计,透出背后的水景和苏东坡石雕。
“我们把内部设计成桥型,供大家穿梭玩耍。中间的台口能够开展小型演出,也方便游客拍照。”项目主创晏涛说。
他指指廊架上的活字印刷,上面刻的字也是有讲究的,这些字组成了几篇诗词,作者是岳飞、于谦、褚遂良等与紫阳街道有关的历史人物,这让彩楼欢门有了更厚重的文化价值。
顶上的棚架是竹子做的吗?晏涛说,“那是用竹子压缩的现代材料,环保、难燃、防雨,外形看上去跟竹杆件差不多,更易于装置持续摆放。”
为什么要在中山南路设计这样一个景观小品?
2000年初,上城区曾对中山南路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改造提升。如今,这条路的商业布局又密又成熟,东侧是水墨徽、朴太院·烤肉万岁、山葵烤肉、王日顺号等网红情调餐饮店,西侧是包子、点心、烤鸡、煎饺、竹编等接地气的烟火小店,再加上这一带较高的商居比,从商业氛围来说,是很符合彩楼欢门的历史背景的。
再加上,有一个遗憾想要弥补——二十三坊巷的围合区内,有着南宋时期重要的历史遗存,但这些遗迹都藏在看不见的地下,地上主要是明清及后期的痕迹。打造了一个彩楼欢门,其实是在中山南路植入了宋史的几页篇章,让大家可以感受到宋代的商业特色、《营造法式》的建造之美、历史名将的文学之风。
二十三坊巷怎么改
二十三坊巷的改造是从去年5月份启动的,计划在今年5月焕新亮相。
晓霞弄是上吴山的登山路,火遍全网的望仙阁网红机位就在这里,这条巷子最先迎来改造。
从十五奎巷拐进晓霞弄,白墙黛瓦的建筑挂着喜庆的红灯笼。阳光底下,两根图腾立柱是点睛的存在,就像在白纸上点缀了几笔彩色。
紫阳街道十五奎巷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柱子里面包裹着燃气管道,柱子主体的图案取自明代仇英的山水画,顶部的云头如意纹是为二十三坊巷专门设计的。”
拾级而上,在半山腰远眺望仙阁,视线前方一幢白房的墙上有一首诗:“晓霞举处已轩轩,不厌登临笑语喧。楼阁矗天山拥寺,百年香火达晨昏。”来源于清代杭州文人吴敬湘写的《登吴山晓霞弄远眺》。
在改造晓霞巷的过程中,社区找到了一位擅写书法的90岁居民,用毛笔写下了这首诗,再将他的笔记复刻到墙上。
云头如意纹也跟这首诗有关,是文化特派员潘守卫取“晓霞”之意设计的。
巷子里的“巴尔干”民宿敞着门,但它隔壁搭了一排脚手架,示意房子内部正在装修。“等二十三坊巷焕新亮相之际,这里也会开出一家新中式餐饮店,供游客上下吴山歇脚。”任庆伟说。
二十三坊巷的改造范围,北接城隍山、伍公山,东至中山南路,南至万松岭路,西至吴山景区,改造面积46万平方米。
改造内容属于杭州“老城旧改”和上城“韵味百巷”的结合,既有对生活居住环境的硬件改善,也有对历史文化提炼的软件提升,重点突出“杭州味道、烟火街巷”的主题。
在主要的生活居住区,改造会更侧重功能性。
在四牌楼与十五奎巷的交叉口,转角有一个新改造的廊亭“荟贤亭”,里面有长凳和23面屏扇。此处既能成为市民遛鸟、爬山路上的一处休憩点,还能作为居民展示书画、摄影作品的展览区,小小一个转角,就承担了双重功能。
来源:上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