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讲究“不时不食”。杭州人顺应四季更替,选择当季最新鲜的时令食材,顺时而食。早春当前,又到了杭州人忙着“吃春”的时节,或跑菜市,或逛荡郊野,山野嫩蔬、江河时鲜齐上市,熬了一冬的杭州人,已迫不及待想把春味都尝遍。
春笋、马兰头、荠菜、香椿、螺蛳……是时候一口口把春天吃进肚子里啦~
山之“鲜”
当之无愧的“春菜顶流”
雨水节气一过,杭州的菜场早市上,就已是一片春鲜的天下,来自山野的宝藏——“雨后春笋”必有一席之地。
“荒林春雨足,新笋迸龙雏”,丰润的春雨悄悄浸润了山间的土壤,吸入了笋的根部,使雨后春笋节节猛长。
《诗经·大雅·韩奕》中曾提到:“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早在商朝时期,鲜嫩的笋子,就已是著名山珍。用李商隐的话说,那便是“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
虽说竹笋一年四季都有,但春笋却是一年里最鲜美的笋,尤其临安天目山的高山雷笋,水分和蛋白质含量更高、粗纤维含量更低,口感水润,鲜味清亮。
食过春笋,方知春之味。喜欢笋的杭州人也变着花样吃笋。一道“油焖春笋”,是杭州“老饕”的限定偏爱。
另一道名菜“腌笃鲜”也是杭州人春天的最爱,地道的做法是咸肉、鲜肉加大量春笋,文火慢煮上两、三个小时即成。“腌笃鲜”全名无一字提到“笋”,但春笋却是这道菜当仁不当的灵魂。毕竟,这一锅鲜的灵气全在那水当当的鲜笋中。
最清鲜额吃法则要属“春笋步鱼”。步鱼清爽鲜美,春笋鲜甜可口,两者相融一道久吃不厌的杭城美食就此诞生。
木之“鲜”
舌尖“出走”田园
一到春天,沾着雨露的田园鲜蔬总能在菜市里独占“C位”,一口鲜嫩的滋味是杭州人的最爱。
又到了杭州人田园“打野”的时节,最受欢迎的便是荠菜啦。荠菜又叫地地菜、清明草、护生菜、田儿菜等,素为历代美食家所推崇,是春季常见的“药食两用”野菜之一,堪称野菜中的上品。
荠菜在还是嫩芽时,是佳赏味期,每年春风未暖时最为鲜嫩。吃法上和杭州人自己的“brunch”年糕尤为相配,想尝一口杭州“春日限定”的荠菜炒年糕,还需争分夺秒哦~
春天里,杭州人最爱吃的青菜叫“油冬儿”。民国时期,《蔬菜园艺学》记载:“杭州油冬儿,浙江杭州附近多产之,高七八寸至一尺,叶片大,浓绿色,叶柄淡绿色,基广而肥厚,基部弯曲如瓢形,株之基部膨大而腰细,性耐寒,供冬冷期需用,具特有青菜香,品质佳,宜煮食。”
很多杭州人都知道,霜打过的油冬儿,吃起来很糯,叶柄带甜味,但最美味的季节是2月底,此时油冬儿刚刚抽薹(tái),采起来最好吃。酱爆菜心、清炒菜心就是杭州的传统吃法。
再晚些时候,田边地头都是马兰头的嫩绿,连空气里都荡漾着清香。对于爱吃野菜的杭州人来说,如果没吃到马兰头,就会觉得这个春天是不完整的。
杭州人吃马兰头,就是越简单越新鲜,最常见的吃法就是香干马兰头,是吃马兰头吃得最多的菜式。当然,二者快炒也是一道好菜。
说起春日味道,蔬菜界的“爱马仕”——香椿必然榜上有名。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是香椿树的嫩芽。它的气味比较特殊,就像臭豆腐和榴莲,有人对之避而不及,有人爱它十分热烈。只是香椿存在时间非常短,错过了也就只能等来年。
若要选出香椿的最佳吃法,一定少不了这道香椿炒鸡蛋,简单的家常做法,老少皆宜,满口留香。
水之“鲜”
吃江鲜,过春天
除了蔬菜区,当下的菜场里人最多的地方一定是那几只充氧泵嗡嗡作响的江鲜摊,都是只有这个季节才能见到的时令江鲜。
春江水暖,你只要逛过了鱼儿满盆的那一溜江鲜摊就知道,春江鱼的那一口鲜,是一首写进杭州人骨子里的“春江花月夜”。
每年2月-3月由海入江的钱塘江刀鱼,清蒸就足够美味,用早春出水的刀鱼肉做成的刀鱼馄饨,更是“鲜中之鲜”。
古人将刀鱼、鲥鱼、鲻鱼并列为“富春三绝”。苏东坡就曾发出“恣看收网出银刀”之赞叹。刀鱼营养丰富、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兼有微香。
源远流长的富春江也孕育了品种丰富的各类江鲜,比如“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中盛赞的鲈鱼。富春江白鲈肉嫩、刺少、味鲜,为富春三鲜之一。
老人们常说“春天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春天的河蚌,肉质肥厚而干净,杭州最常见的做法有河蚌炒菜薹、河蚌炖豆腐、河蚌春笋咸肉汤等,实在是不能错过的春季美味。
富春江边长大的郁达夫,曾称蚌肉是“神品”。把手掌般大的河蚌清洗干净,用刀轻轻敲打,加些春笋,味道极其鲜美。
杭州春天最宝贵的河鲜是螺蛳,可谓“鲜嫩肥美赛过鹅”。吃法上,常见上汤、酱爆,或简单清炒就是一道美味。
来杭州,品春鲜,过春天啦!
来源:杭州文广旅游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