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临平非遗,邀你来尝鲜

古人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吃食与赏味,原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生活哲学。


吃的是美食,品的是历史!有不少非遗美食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一起探寻临平非遗美食,开启一场舌尖上的美食之旅吧!


传统茶食制作技艺


茶食即传统点心,还被称作“嘉湖细点“。塘栖,地处杭嘉湖地区的中心,是一个闻名的江南古镇。旧时塘栖是繁华的商埠,对“吃”特别讲究,除了美味佳肴之外,各类点心纷纷为各大商号所推崇,家家拿出绝技、聘高手制作,使得各式传统食品遍布全镇,其美名也随着南来北往的商客的口碑传开,在杭嘉湖一带颇具名声。


据《士风录》云:“干点心曰茶食,见宇文懋《昭金志》:‘婿先期拜门,以酒撰往,酒三行,进大软脂小软脂,如中国寒具,又进蜜糕,人各一盘,曰茶食。’”传统茶食制作技艺于2014年9月被列入第五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亭趾月饼制作技艺


亭趾月饼制作技艺是流传于临平区运河沿岸一带的传统月饼制作技艺。在中式传统糕点制作的门类中属于南派苏式制作技法。亭趾月饼制作技艺为全手工制作,经历400摄氏度高温,最终做出不含任何添加剂,色香味俱全的亭趾月饼。


松、脆、酥为亭趾月饼的特色,形状以圆形为主,饼皮层层酥松,馅料肥而不腻,一口咬下去,酥皮层层打在唇齿间,内馅香味四溢。亭趾月饼制作技艺于2022年9月被列入第七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崇贤蹄髈烹饪技艺


崇贤蹄髈是道名菜,历史相当悠久。相传,当年乾隆下江南时,因雨来到一农家,那农家主人正是当地厨师,招待客人用餐时阴差阳错创制了蹄髈整只烧的独特做法,乾隆吃过后赞不绝口,从此,这红烧蹄髈的做法就在当地流行了起来。


崇贤蹄髈选取猪后腿肘子,用土灶、木柴等传统的烹饪方法,加以独特的“三步火候”和秘制的“九种调料”,才能达到最标准的口感、最靓丽的外形和最诱人的香味,酥而不散、鲜美无比、回味无穷。


红烧羊肉传统烹制技艺


运河街道地处杭嘉湖平原的中心地带,民间流传着用湖羊烧制红烧羊肉的习俗,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红烧羊肉以优质湖羊为原材料,用土灶和祖传配方精致而成,具有色泽红润,香嫩鲜美,酥而不烂,油而不腻的特征,成为代代相传的冬日美味,深受食客喜爱。红烧羊肉传统烹制技艺于2023年2月列入第一批临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刺毛肉圆


刺毛肉圆,又叫粢毛肉圆,是一道别具特色的佳肴,深受临平人的喜爱。关于它的由来,在民间还有个有趣的传说。


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厨师本想做红烧狮子头,但是一不小心肉圆掉到了糯米盆里,最后只好将错就错,无意之中做出这道菜。谁料乾隆皇帝吃后,竟叫好不绝。因肉圆上粘着的糯米颗颗竖起,像刺猬一样,民间唤“刺猬”作“刺毛”,故而得名“刺毛肉圆”,后作“粢毛肉圆”。


一道道非遗美食是历史的回响,是文化的传承,是故乡的呼唤……让我们在非遗美食的世界里,品尝舌尖美味,感受人间烟火。


来源:临平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