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石塔和經幢位於靈隱寺內,為吳越王錢俶時所建。靈隱寺石塔和經幢雕鑿精美,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靈隱寺兩石塔位於大雄寶殿前東、西兩側,雙塔結構相同,皆用白石精工雕砌而成,八面九層,仿木構樓閣式。塔刹已毀,第三層有一方小石匾額,上書“吳興廣濟普恩真身寶塔”。
靈隱寺兩經幢位於天王殿前東、西兩側,由吳越國王錢俶始建於北宋開寶二年(969年),原在錢氏家廟奉先寺,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靈隱寺住持延珊遷建於今址。它們共同見證了吳越國“納土歸宋”前,吳越國王最後的惆悵與毅然決然。
兩經幢結構基本相同,皆由湖石雕鑿,逐級疊砌而為多層八面型石幢。經幢下部採用三層須彌基座,束腰部分雕有佛像,幢身上刻“大佛頂陀羅尼”和“隨求即得大自在陀羅尼”經文,西經幢經文後刻有建幢記,文末署:“天下大元帥吳越國王建,時大宋開寶二年己巳歲閏五月日。”
時間:07:00-18:15
地址:西湖區法雲弄1號
電話:0571-87968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