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寺造像

發佈時間:2024-05-09 12:26:56

中英日韩【07.03-07.07】吴越遗珍,山林佛迹——天龙寺造像_副本.jpg


天龍寺造像雕鑿於北宋乾德三年(965),為五代吳越國王錢弘俶建天龍寺時雕鑿,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宋建炎三年(1129),天龍寺毀於兵火,之後重建,並在南宋紹興十三年(1143)郊壇初建時,作為郊祭時百官隨從的臨時住所。元、明、清歷代屢有毀建。現在的寺院是80年代依古時格局重建的,造像也經過了一定的修補缺損,在上面建了佛閣作為保護。


天龍寺造像共有龕窟3個,摩崖造像11尊,題材為彌勒佛、無量佛、水月觀音、法華林菩薩、大妙相菩薩、力士、飛天等。天龍寺造像有東、中、西三龕,中為主龕,位於最高處,一鋪七尊。


天龍寺造像造型生動、雕刻精美,為吳越造像藝術的代表之一。天龍寺造像有著鮮明的五代時期風格,承襲了唐以前的北方石窟藝術特徵,圓熟洗煉、精緻細膩,又頗具江南特色。


天龍寺造像與慈雲嶺造像、煙霞洞造像共同組成了杭州西湖南山造像。三處造像皆是五代吳越國佛教造像中的傑出代表。


他們開鑿於北方石窟造像趨於停頓時期,承襲了唐以前的北方石窟藝術並與之相銜接,使我國的造像在歷史風格和雕刻藝術上都得以延續。因此,杭州西湖南山造像在我國石窟造像藝術史中有著獨特的地位。


時間:全天

地址:慈雲嶺西南側天龍寺後的山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