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塔

六和塔_副本.png


六和塔是中國古代樓閣式塔與現存最完好的磚木結構古塔的傑出代表之一,有著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六和塔所在地原為五代吳越國王的南果園,北宋開寶三年(970年),吳越國王錢弘俶為鎮住錢塘江潮水的危害,決定建塔鎮潮。塔名取佛教語中“六和敬”之義,即“身和同住、口和無爭、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命名為六和塔。時塔身九級,高五十餘丈。塔由延壽、贊寧主持督建,故同時建成的塔院取名為壽寧院,俗稱大和寺,不久寺以塔名,改為六和寺。


吳越國立國之初,曾三面受敵,只能依靠水路溝通中原與海外,錢塘江成了最重要的通道,“舟楫輻輳,望之不見其首尾”,而六和塔撐空突起,跨路俯川,塔頂設燈光以作錢塘江夜航標誌,故時人有“燈通海客船”之句。


六和塔是典型的中國八棱形樓閣式寶塔,這種正八邊形建築平面在宋朝時最為興盛,形如八卦圖,結構穩固、勻稱,有利於減弱風力、抵禦地震。


塔身為八面七層,高59.89米,占地890平方米,塔外各層簷角掛有鐵鈴,共104個,風吹鈴動,聲音清脆悅耳。外面十三層木殼中,六層封閉,七層與塔身相同,形成“七明六暗”的格局。


六和塔的總體結構由外向裏,七層磚砌塔身每層平面內外雙槽,塔內每層的中心都有一個小室,小室外面為內回廊。每層平面可以細分為外簷木牆、外回廊、內牆、內回廊、塔心室五個部分,延續了五代雙套筒結構。塔頂是八角攢尖頂,上置塔刹,塔刹為葫蘆形。


六和塔莊嚴而又雄偉,遠望有拔地參天之勢,是杭州古城最重要的宋代建築,標誌南宋時期的建築科技與藝術水準 。六和塔內磚雕近兩百方,塔內須彌座上,雕有花卉、飛禽走獸、飛天、伎樂、迦陵頻伽等紋飾,具有較高藝術價值,是中國建築史上的實物資料 。


時間:夏令-07:00-17:30;冬令-07:00-16:55

地址:西湖區之江路16號,錢塘江畔月輪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