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qiao”,西湖的記憶都在這兒了

發佈時間:2024-05-31 17:17:25

中英西日【05.27-05.31】快“qiao”,西湖的记忆都在这儿了.webp_副本.jpg


橋,不僅是百姓生活的小美好,也是文人筆下詩情畫意的寫生對象,更是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發展的見證豐碑。


西湖區的橋具有悠久的歷史,現存的古橋有34座,均有100年以上歷史。


一座座古橋飛架在西湖區的溪流河道上,是站立的詩,亦是睡臥的畫,給後人講述一段段美好的歷史故事。一起跟隨萌西西,走進西湖區那些“橋”吧!


01 忠義橋


“那個時候,我從忠義橋這邊的河埠頭上船,然後一路沿著留下河、沿山河一直到三墩下船。我在那裏讀書,每一天的生活都是這樣的。”以前家住河邊的老人講述道。


忠義橋是杭州現存最古老的單孔石拱橋,見證了近800年曆史滄桑。橋分節並列砌築,在留下河的河床之上,它的歷史最長、橋體最大。橋面由長條青石鋪就,正中築素面方形平臺,兩坡各有13級踏跺,結構精巧,是研究南宋時期石拱橋和杭州古代橋樑發展演變歷史的實物例證。


2005年3月,忠義橋被列為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忠義橋被列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02 思娘橋


思娘橋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翠苑街道古蕩灣社區葛家莊路東盡頭,具體年代不詳。橋樑為單孔石拱橋,東西向橫跨古蕩灣河,長15米,寬3米,拱券採用縱聯分節並列砌築法,矢高3米(距水面)。


金剛牆用長條石砌築,橋身以兩對長系石及兩對明柱圍成框箍結構,增大橋體的強度和剛度,有效限制了橋體變形。橋面平臺刻圖案,橋欄雕成簡樸的美人靠,供人休憩。思娘橋是杭城留存不多的傳統石拱橋之一。


03 古蕩橋


古蕩橋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靈隱街道慶豐社區,東西向橫跨沿山河,北距天目山路約100米。始建年代不詳。原名古塘橋,《鹹淳臨安志》卷二十一載:“古塘橋,城西銅錢局前”。


該橋為單孔石拱橋,長21米,寬3.1米。拱券採用分節並列法砌築,金剛牆為條石錯縫平砌,有兩根長系石,露明部分有雕花。橋面已改造,現為斜坡,兩側的欄板望柱多為後期更換。


據《杭州的古橋》記載:橋側有清“道光元年(按1821)桂月立”石刻,但現場並沒有發現題記。該橋作為杭州市區為數不多的石拱橋之一,且歷史悠久,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


04 大諸橋


大諸橋位於杭州市西湖區轉塘街道大諸橋社區百子山前。據《杭州市區文物保護單位圖錄》記載,《鹹淳臨安志》卷二十一中曾提及“朱橋在徐範村”,橋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移建現址,現橋為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重建。


大諸橋歷史上名稱眾多,各有說法。因橋旁原為朱氏聚居,故名朱橋、太朱橋,為和鳳山門外的諸橋區別,又名上諸橋。


大諸橋南北向跨大諸河口,為單孔石拱橋,橋通長28米,寬6米,拱券用縱聯分節並列法砌築,拱腹上有精美的“二龍戲珠”圖案,橋面中間為平臺,兩側有低矮欄板,上面刻有紋飾,未設望柱,兩橋坡設置多級臺階。


大諸橋曾經是錢塘江口的重要橋樑,昔日來杭船隻常自江而入,泊於橋旁,從這裏登岸入市。現橋整體結構保存基本完好。


除了這些橋外,西湖區還有穆橋、大港橋、望月橋、永興橋、環龍橋……這些橋,或以山河路命名,或以傳說命名,或以祝福命名。幾乎每一座橋的背後,都有著一段美麗的傳說。


古橋新巷相望,作為西湖區文化基因傳承的紐帶,這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相遇,也讓文化自信的力量真正流淌進當下人民的內心深處。


如果你也對西湖區的“橋”文化感興趣,不妨選個空閒時光,去打卡西湖區的古橋吧。


來源:西湖文旅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