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子陵,东汉会稽人,与光武帝刘秀是同学和好友,曾跟随刘秀打天下,但严子陵对“攀龙附风”并不感兴趣,刘秀登基后,严子陵干脆易姓改名,隐身不见。光武帝刘秀深知严子陵的人品才情,很想请他来协助治理天下,于是叫画工绘成严子陵肖像,到处张贴寻找严子陵下落。后来有齐国人奏报,有一男子身披羊裘垂钓泽中。刘秀料想是严子陵,连忙派使者备了马车带了礼物前往延聘,严子陵却一再推辞,拒绝出山。后来光武帝封严子陵为谏议大夫,严子陵也不愿就任,寻到富春江畔的富春山麓,开始了垂钓生涯。后人称他垂钓的地方为严陵濑。建武十七年(41),光武帝再次聘他入朝辅政,严子陵仍然拒绝了。最后年八十时回老家故世。严子陵俨然成了中国文人的精神偶像,而严子陵钓台,则成为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对严子陵的影响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无疑要首推范仲淹。范公在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出知睦州(桐庐郡)时,景仰于严子陵的高风亮节,组织修建了严先生祠堂,不仅如此,范仲淹还倾情写下《桐庐郡严先生祠堂记》,表达了对严子陵的崇敬之心,希望对后人起到“使贪夫廉,懦夫立”的教化作用。
地址: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