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解码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

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是针对骨伤科外用敷贴的传统硬黑膏药制作技术,所制膏药疗效显著,名震江南。据现存于大井巷朱养心药室,由清人吴恒撰文、金鉴书碑的《杭州朱氏日生堂药室重兴记》载,朱养心药室(原称“日生堂”),始建于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0——1627年),创建人为朱养心。据清乾隆年间修订的明朝《杭州府志》卷九十六方技中记载:“朱养心,余姚人,徙于杭,幼入山,得方书,专门外科,手到疾愈。”朱养心药室,专门从事于骨伤科特色治疗,按前店后场的经营模式,自产自销,朱氏家族中十二代人经营了前后300余年,1982年建立朱养心膏药厂。

 

朱养心膏药,悉尊古法制作,纯手工操作,严格按照选料、炸药、下丹、收膏、去毒、烊膏、摊涂、加药等十余个步骤进行,工艺繁杂、技术精湛。“炸药、炼油、下丹、收膏”都是在300度以上且冒着浓烟的铁锅内进行,分次大量地进药、出药,劳动强度极大,技艺要求也非常高,必须要掌握炼油中“挂丝”、“滴水成珠”,收膏“老嫩度”及摊膏中“菊花心铜锣边”等关键技术。

 

朱养心传统膏药,目前尚保留的主打产品有:朱氏狗皮膏、万灵五香膏、五香伤膏、童禄膏、消炎红膏药、清凉膏等,其中狗皮膏被列为最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为全国所有医院必备的首推品种之一。其配方独特,根据不同病情,选用相应药物,治疗不同疾病,祛风化湿,行气活血,续筋接骨。膏药具有一定的稠度,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具有廉、便、效、简、安全可靠,易于推广的特点,盛行与江浙一带。

 

朱养心膏药独特制作技术,是由一代代传承人口传心授传承下来的,其后人一直秉承“专注伤科”的经营理念与“勤勉精进”的祖训,精心传承与保护传统膏药产品与技艺,并不断在专科领域内做精做强、发扬光大。

 

2011年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