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纸伞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是一项具有鲜明江南地域文化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以选料优良、做工精巧、美观大方、经久耐用而久负盛名。
余杭纸伞的历史可追溯至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余杭有董文远九房开设伞店,世代相传。旧时,余杭纸伞是上好的礼品,外地香客途经余杭,半夜叩门购伞者甚多。1952年底,余杭镇建立“雨伞手工业合作社”,成为全省第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余杭纸伞更是全国闻名。
余杭纸伞位于杭嘉湖平原南端,西依天目山,特殊的地貌特征,加之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调节,层峦叠嶂、茂林修竹,余杭纸伞因地制宜,选用毛竹、桃花纸、柿漆、桐油、发线、木等当地的原材料,以传统工艺,全手工制作,有鱼船伞、文明伞等多个品种。
纸伞制作极为复杂,制作工具需请铁匠专门打制,从选竹到上油,至少需要经过70多道工序,从大项来分,主要有制伞骨、糊伞两大工艺。制伞骨先要将毛竹根据雨伞的规格锯成长短不一的竹筒,一个竹筒再经几十道工艺制成一把伞的伞架。伞架制好后,就是糊伞。糊伞也有几十道工序,将上过漆的桃花纸糊在伞架上,钉上铆头。再装上用余杭苦竹制成的伞柄,就算大致成型。
余杭纸伞享誉久远,以师徒口口相传的形式保留至今,每道工序中都蕴涵着老艺人们的智慧,它对手工技能要求非常高,完全依靠艺人所掌握的技巧经验来完成,除了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也有相当的艺术价值。
2007年,余杭纸伞制作技艺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