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运河位于中国大运河的最南端,西起杭州西兴古镇,流经绍兴,东至宁波甬江并注入东海。它与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一道,于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近期,省水利厅公布首批浙江省重要水利工程遗产资源名录,共计205处。其中,滨江区西兴街道永兴闸遗址、西兴码头位列其中。
01永兴闸
永兴闸,又名龙口闸,位于浙东运河之头,西兴铁岭关遗址北侧。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当时萧山县令刘会拨库银八百七十四两零(修塘余银),在浙东运河之头改堰为闸,造了东西二口,相距约百米。通过闸运河与钱塘江相通,遇旱天时,可以开闸引水以灌溉,洪涝时,可以开闸排涝以保百姓五谷。永兴闸宽4.4米,高约3米,用石条(板)筑成,系双槽闸门。
2012年,杭州市考古研究所对永兴闸(东面一口,西面一口尚未发现)进行了保护性挖掘,挖出了两米长的圆木2根,瓷片若干,为研究西兴的运河文化提供了依据。
02西兴码头
西兴过塘行码头,是沟通钱塘江与浙东运河的运输枢纽。西晋以后,西兴形成中转码头,沿线一带很快发展成一处繁荣的商业市镇,驿站也改以水驿为主。
一座过塘行,半部西兴史。在过塘行码头陈列馆,可以了解浙东大运河、唐诗之路起点的灿烂史与西兴过塘行产业的兴衰史。
03资福闸
资福闸,初名清水闸,位于西兴古资福桥南20多米处,原资福寺东,在后河上。北宋景德三年(1006)王砺知越州时所建,比古资福桥早四五百年。
04新桥闸
新桥闸,位于浙东运河西兴段东首,距新桥20米左右,建造年代约为明洪武年间(1368~ 1398)初期,用条石砌成。
05七甲闸
七甲闸,又名利民闸,位于西兴之北5公里的钱塘江南岸,七甲闸村(今七甲闸社区)的东北侧。建于1954年6月,排水量为每秒16立方米,由政府投资建造,主要功能为附近棉麻地区的排涝和灌溉。七甲闸的建成,对西兴及周边棉麻区的排灌有了较大的改善。
来源:滨江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