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不食,顺时而食”,此乃中华传统文化珍宝,亦为杭州美食精髓。杭州美食依四季更迭,应时取材,是自然馈赠,与味蕾共赴时光之约。秋冬时节,佳肴纷至沓来,似“神仙打架”,热闹非凡。
杭州人恰似生活美食家,深谙时令之妙,将季节滋味轻巧 “吃” 进生活。
好juicy
第一口甜蜜味道!
临浦柿子
杭州秋冬至,凉意渐浓,风中也悠悠飘起了柿子成熟后的甜香。在萧山临浦镇横一村梅里自然村,百亩柿子林满挂红果,迎来丰收季。
路边一溜摊位,摆满村民售卖的土特产,方顶柿、团红柿饱满似火,望之便令人垂涎。
软得透明的柿子,一掰汁水便汩汩流出,浸得手指黏黏糊糊,吃起来,绵绵地像吃豆沙。天冷的时候,杭州人就爱吃柿子,觉得会有好柿发生,相信会柿柿如意。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杭城此时,金风送爽,恰是柑橘迎熟之际,累累硕果悬于枝,晕染出秋冬独有的丰饶与暖意。
淳安柑橘
淳安县界首乡,这方“柑橘之乡”,紫砂土沃、丘陵环抱,仿若天造地设的橘园摇篮,一万六千余亩橘林,铺展成黄绿相间的绮丽画卷。
此间柑橘,圆润流泽、酸甜噙香,糖分高达13.5度,稳坐“甜橘王”宝座。而红美人,恰似橘中贵族、柑橘界“爱马仕”,集橘、柚、橙之长,皮薄如纸,瓤肉厚实,汁水满盈,颗颗果粒绽若玉珠。
轻启朱唇,果香裹挟着清甜汁水奔涌而出,刹那间,满是沁心舒爽,于舌尖绽落秋意缤纷。
秋意深浓,果蔬争艳,十月中旬至十二月,建德三都橘子正当“风华绝代”时,可别错过这独一份秋之馈赠。
建德三都早橘
三都镇春江源村,橘林似海,金果累累,尽显丰收盛景。当下主打早橘(宫川),恰似橘中翘楚,与常橘有别,它“危险甜”里藏着俏皮酸,酸甜配比妙至毫巅,皮薄似纸,轻撕即开,馥郁果香萦绕指尖。汁水满盈,入口瞬间在腔内“炸开”,润燥生津,堪称干燥秋冬的维C“补给站”。
建德种橘史源远流长,岁月沉淀技艺,水土孕养佳果,早橘(宫川)初始的鲜爽,渐向醇厚香甜过渡,口感随时间“华丽变身”,在这段时光独占鳌头,是当下不容错过的舌尖至味。
冬寒料峭之际,水果名录里,最能勾动味蕾、撩人心弦者,非草莓莫属。恰似夏日不能少了西瓜的清甜,寒冬若缺了草莓的馥郁,总归是少了一抹亮色,缺了几分滋味。
临平草莓
走进临平乔司街道朝阳村“莓好时光”草莓园,鲜红透亮的草莓从绿油油的叶间探出脑袋,散发着诱人的甜香,令人垂涎欲滴。
目前只有少量果子上市,大多数果子还未成熟,但在12月初,这一个个绿果子将正式“进化”成“完全体”,任君挑选采摘。
时令小吃
还是熟悉的老底子味道!
临安山核桃
临安,有 “中国山核桃之都” 之称。每至秋冬,便是品尝临安山核桃的绝佳时节,其自带奶甜清香,透着山野气息,惹得杭州老饕年年惦记。
临安山核桃是一年一季的时令风物,每年在白露时节才能采摘,要想吃出又酥又脆还有回甘的口感,当季鲜果现炒是必须的。
一口嚼下去,你会发现它有种“爆香”的气场,似奶香、又似是木香,浓烈馥郁,口感也更细腻,不只没有普通核桃仁的干涩,还有丝丝回甘。
腌菜
南北皆有腌菜之俗,在许多杭州人的记忆中,冬天的味道往往始于腌菜。雪里蕻、韭菜花、白菜、萝卜、豆角……稍作清洗或晾晒,加盐腌入缸内,被称作“盐菜”或者“咸菜”。缸中装满了味蕾的记忆,有腌菜的冬天可谓是有咸有淡、有滋有味……
杭州人爱吃的冬腌菜有很多种,咸白菜、菜脯头、倒笃菜、萝卜干等等,最常见的还是长梗白菜。
一棵棵长杆白菜,菜叶翠绿鲜亮,菜杆洁白如玉,晾晒后整齐归置。码入大陶缸,层层铺匀,用力压实,粗盐撒落其间。“脚踩” 是冬腌菜出脆爽口感的秘诀,狠狠压实,锁住汁水与鲜香。
腌制完成,腌菜入口,菜杆脆生生、菜叶嫩滋滋,咸香浓郁,嚼劲满满,那股子家常风味,最是勾人馋念。
冬笋
说到冬腌菜,就不得不提它的好搭档——冬笋,两者炒在一起就是闻名遐迩的“炒二冬”,因为入口又爽又脆,向来是杭州人最喜欢的冬季美食之一。
吃冬笋,又到一年一度尝鲜的日子了。冬笋素有“金衣白玉,蔬中一绝”的美誉,生于地下,长于泥土,出自山林,营养之丰富,味之鲜美无须多言。
眼下正是冬笋大量上市的季节,菜市场上的冬笋沾染着泥土气息,看着水灵灵的。不少市民都会买回家,烹制时令美味。听说冬笋搭万物,怎么做都是一个鲜字!
冬笋披着皇家外衣,自带贵族范儿,是这个冬天贴了心的菜肴,烟火气的厨房最温暖,对它的期待跃然纸上。
年糕
吃年糕,是杭州人在刚刚过去的秋冬时节必不可少的仪式感和民俗,寓意“年年高”。
灶膛里熊熊的火苗舔着锅底,白色的蒸汽萦绕在饭甑上,慢慢爬上房顶,一旦立冬后,糯米粉特有的清香开始在余杭鸬鸟的茅塘古村落里飘荡开来。
新鲜出炉的手打年糕,冒着腾腾热气,撒上一层芝麻白糖,入嘴满口糯香,如登快乐星球。此刻,减肥大业暂且让道,“碳水自由”才是王道。
禁渔期一过,黄鱼、梭子蟹透骨生鲜,却也比不上汤里一口年糕;眼下虽寒冬未至,山上的冬笋已经可以开挖,配上现腌的倒笃菜,鲜掉眉毛……
臭豆腐玉米粿
寒意破晓,悄然渗进建德街巷,于杭州建德人而言,当下这时节,早餐桌上最勾人馋念的,当属那金黄酥脆的玉米粿。
街头早点摊前,新出炉的玉米粿散发着诱人光泽,一口咬下,玉米馥郁清香瞬间在口腔 “炸开”,满是田间馈赠的醇厚滋味。
每一个第一次听说臭豆腐玉米粿的人,都会带着三分嫌弃七分疑惑,可真正吃到这东西,又会瞬间“真香”了!自家发酵的臭豆腐,加入辣椒,臭香臭香的。包裹在玉米粉做成的饼皮里,虽然经过油炸却不油腻,香香脆脆的味道,吃一次就难忘。
红薯干
说到童年的过冬零食,一定少不不了红薯干的一席之地,色泽金黄,口感香甜,软糯有嚼劲,承载了杭州一代又一代人的乡村情感。
建德更楼桥岭红薯干声名远扬,桥岭村制薯干已有三十余载历史。往昔依循传统,去皮、蒸煮后靠日晒烘制,如今既留存这份老工艺精髓,又引入现代烘干技术 “加持”。
制成的红薯干,外表柔韧微皱,轻咬一口,软糯不失嚼劲,甜香在齿间漫溢,质朴风味里满是岁月与匠心交融的醇厚。
麻糍
老话讲,杭州冬日寒风里,总有缕糯米香悠悠飘散,那是糍粑香,携着千年传承的暖甜。“小雪一个粑,一年好身体”,既道节气食糍传统,亦含对安康幸福祈愿。
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捣烂后所制成的一种食品,正所谓“十月朝,糍粑碌碌烧”,碌碌烧就是用筷子卷起糯米粉团在芝麻花生砂糖堆里滚上几圈,刚做好的糍粑,温热柔软,一口咬下,软软糯糯,满嘴浓香。
在杭州,萧山进化镇的吉山麻糍广受青睐,红糖内馅裹于软糯麻糍之中,香甜滋味满溢舌尖,其制作技艺已入选萧山区非遗名录。
糍粑的形式多样,除了萧山的吉山麻糍,建德三都的带馅麻糍,将芝麻糖包在麻糍之中,也别有一番风味,当地人称“麻糍粿”。
大口吃肉
才是贴秋膘的正确姿势
霜风乍起,杭州烟火氤氲,秋冬进补之幕拉开,一场 “硬菜” 担纲的舌尖盛宴,就此登场。
萧山媒鸭
杭州萧山有媒鸭,是当地人用来滋补的好东西,秋风一吹,就知道该炖只鸭子来防秋燥了。一口下去,肉酥而不烂,浓汤油而不腻,是杭州人过秋天的仪式感!
杭州人爱吃鸭,秋冬也正是吃鸭子的好时候。一道浓油赤酱、香气四溢的酱鸭,光看卖相就足以把馋虫勾出来。
夹一块媒鸭的胸脯肉,酱汁黏稠,肉质紧实略带弹性,送进嘴里还没来得及咀嚼品味,鸭肉已经滑落进胃,让人迫不及待再去夹下一块。
媒鸭于稻田奔逐一夏,满身精肉,天生适配笋干老鸭煲,杭城人家常烹此膳。相较他鸭炖煮后肉质干柴,媒鸭入煲,汤浓油润不腻,鸭肉酥软且劲道。深秋寒意渐袭,一碗汤、一块肉下肚,周身满是舒坦。
余杭仓前掏羊锅
杭州人对于吃,素来怀有无比的热情与向往。又到一年秋冬时,仓前羊锅村的街头早已飘起了羊肉香,不少外地车也纷纷赶来......
“掏羊锅”在仓前已有百年历史,从最初的散落村户,葛巷村的初绽芳华,最终在仓前最西面的苕溪村马家自然村落脚。
虽历经了两次搬迁,它始终在食客心中占据一席之地。杭儿风一刮起来,老杭州再远都要扎堆去尝一尝。
掏羊锅最妙的是盆羊杂碎汤,西北风刮起,哪怕包厢不打暖气,能喝得你浑身热出微汗,停不下羹匙。
接着咬一口软嫩多汁的白切羊肉,满口浓郁鲜美的满足感,无论老食客还是新食客,无不被这一桌绝味羊席所征服。
小雪过,寒渐浓,临平城里,一碗浓油赤酱的红烧羊肉,最能慰藉舌尖与冬日时光。
临平红烧羊肉
临平的红烧羊肉烹制技艺历史悠久,它起源于运河水乡中医文化中“天气冷的时候吃红烧羊肉有补血养气、驱寒、防风湿等功效”的民间经验,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了。
运河街道杭南村周家埭,往昔 “厨师公” 辈出,乡间婚嫁、建房喜宴,皆由其掌勺,红烧羊肉更是拿手绝活儿。大铁锅炖煮,汁浓味厚,油润不腻,酥软不失形,声名渐起,成一方传统名菜。
每至秋冬,老周家“杭南红烧羊肉”香飘四散,引得临平及周边老饕循味而至,只为尝那口醇厚浓香。
古有英雄豪杰酒肆啖牛肉,豪迈快意,恰似豪情长卷。今值秋冬,引得我们心痒,欲呼朋奔赴馆子,寻那酣畅滋味。
富阳龙门牛肉
而在杭州,只要想吃牛肉,本地人第一个联想到的一定是富阳龙门古镇的龙门牛肉。龙门古镇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烹饪牛肉的绝活,浓郁的肉汁,扑面的牛气,吃起来别提有多豪横。
作为远近闻名的特色美食,龙门牛肉不仅投射着这座古镇的文化基因与生活态度,也是出身“侠义之镇”的龙门人独有的味蕾标记。迈入寒冬,尝一口这锅气十足的牛骨头,浑身好似被充上电一般,饥肠辘辘的胃被熨得服服帖帖。
再来一块用牛骨高汤炖煮了3个小时的牛腩,肉质紧实绵密,丝丝醇香,牛筋Q弹耐嚼,韧劲十足,只要吃上就停不下来,只想一块接一块……
临安天目暖锅
肥美的冬笋、鲜嫩的土鸡、滑嫩的菌菇、咸香的腊肉……秋冬时节,万物皆可暖锅!
临安暖锅,又叫天目暖锅,这个源自临安天目山林野溪涧之间的农家美味,正在“俘获”越来越多城里人的胃。
暖锅上桌,汤沸食材舞,诸味相融绽新香,笋干老鸭、春笋咸肉等皆炖煮愈妙。此时,昌化小狗牛暖锅正当季,其肉脂少味香,简单码味爆炒,速转黄泥风炉,配冬腌菜,入口爽脆鲜嫩,余韵悠长。
另有包头鱼暖锅,天目山冷水育出的包头鱼,个大无腥,鱼肉耐煮,舀一勺浓汁拌饭,孩童亦能大快朵颐、碗碗见底。
千岛湖暖碗
立冬至,寒意汹汹,杭州气温断崖下跌,“仗正气过冬” 之时,首顿火锅当选淳安暖碗。
千岛湖之冬,不只是季候之名,更是湖光山色、雪落林野与暖锅热辣的交织画卷,恰似老舍笔下扫雪后围炉涮锅之景,满是人间烟火暖情。
对千岛湖人而言,寒冬里,这暖碗恰似暖身 “妙方”。传统铜质暖碗,腰圆精巧,部件各司其职,透气口控炭添水便捷,随心掌火候。食材齐聚,慢火炖煮,热汤咕嘟,时光入味。
土猪肉吸汁释油,软烂爽滑;豆腐滚烫溢香,口感丰腴;萝卜一夹即碎,软糯清甜;海带添鲜增辣,诸味共融,成就一锅冬日至味。
来源:杭州文广旅游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