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些名人都曾在錢塘江邊居住過!

發佈時間:2023-12-11 09:37:23

中【12.04-12.08】原来这些名人都在钱塘江边居住过!_副本.png


錢塘江,浙江的母親河,千百年來不息的流淌,不僅給浙江人民留下了富庶的生活印記,也留下了珍貴的文化財富,錢塘江邊都有哪些名人駐足過? 這些地方引得無數人紛至沓來,一起來逛逛他們的故居吧!


01胡雪巖故居


在西湖與錢塘江中間一條僻靜的石板小巷裡,藏著一座看似低調卻顯赫一時的「清末中國巨商第一豪宅」——胡雪巖故居。


胡雪巖由錢莊夥計一躍成為顯赫一時的“紅頂商人”,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具有濃厚的傳奇色彩。 如今,提起胡雪巖,讓人首先聯想到的是他的舊居。 這座富有中國傳統建築特色又頗具西方建築風格的宅第美輪美奐,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整座宅院佔地10.8畝,歷時整整3年建成,雕樑畫棟,富麗堂皇。 進入故居,那迴旋的明廊暗弄、亭台樓閣、庭院天井、峭壁假山、小橋流水、朱扉紫犛、精雕門樓,無一不精美別緻。


故居內還有董其昌、鄭板橋、唐伯虎、文徵明等名家的書法石刻作品,簡直就是一座「民間工藝珍寶館」。


02龔自珍紀念館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這首耳熟能詳的七言絕句的作者,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改革家和文學家龔自珍。


龔自珍出生於杭州。 如今在上城區小營街道馬坡巷16號,龔自珍紀念館依舊靜靜地佇立著。 龔自珍紀念館所在的建築建於清末,屬中式宅院,為清代桐鄉人汪維所建“小米山房”,俗稱“小米園”。


庭園建築面積686平方米,紀念館展示面積200平方公尺。 跨進精緻的門樓,繞過靜靜的照壁,眼前豁然開朗:小橋流水、松竹梅蘭、池塘春草……一股淡雅素靜的氣息瀰漫周圍,心境隨之恬靜清和起來。


現在,「小米園」以不改變原狀的原則重新修繕,繼續向世人訴說著龔自珍的生平故事。


03鬱達夫舊居


大學路場官弄63號有一幢中西結合、風格獨特、清麗典雅的磚木建築,坐北朝南,分正屋和後院兩個院落,這裡是鬱達夫烈士的舊居,系鬱達夫親自選址、親自設計 。


1936年春建成,取名為“風雨茅廬”,由著名學者馬君武題字(現“風雨茅廬”四字匾額為知名書法家題寫)。


風雨茅廬對紀念鬱達夫這位愛國主義作家具有重要意義,現為浙江省省文物保護單位。


04錢學森故居


錢學森故居位於上城區方谷園2號,始建於清末,當初是作為錢學森母親章氏的嫁妝歸於錢家,是我國現存唯一一座為紀念偉大科學家錢學森而修繕的傳統宅院。


故居共佔地1.3畝,南至方谷園2號,北至小營公園3號。 坐南朝北,合院式佈置,面闊三間,進深三進,第一進為門廳,第二進為正廳,第三進為後廳,各進之間有天井。 主入口位於東南角,天井兩側均設廂房,東側設有披屋,後天井建有平屋,並設有一口古井。


1960年代及2008年,杭州市政府先後兩次對其進行修繕保護。 該故居於2017年被列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入選首批中國科協「科學家精神培育基地」。


05夏衍舊居


過景曇路,沿著嚴家弄前行100米,右側矗立著一座江南風格建築,鏤空花牆流露出寧靜文雅的氣息,夏衍舊居便在此。


夏衍舊居佔地面積1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467平方米。


舊居內基本上保留了夏衍童年及青少年時期在此居住的原貌。 展廳詳細介紹了夏衍生平所做的貢獻以及使用的物品。


來源:上城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