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棲竹徑位於西湖西南五雲山麓雲棲塢,“新西湖十景”之一。相傳古時有五彩祥雲在此盤旋,故名。沿塢山深林密,翠竹滿坡,山泉淙淙,竹景清幽,蘊含四季畫意。此地因優美的竹景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而聞名,是杭州古樹名木集中保護區,清代時即為“西湖十八景”之“雲棲梵徑”。曲徑間建有三聚、回龍、洗心、遇雨、雙碑諸亭,頗具山林野趣和休閒品位。此處古迹遺存豐富,舊有雲棲寺,為吳越國王於乾德五年(967年)創建,經明代著名高僧蓮池大師重建並復興,成為杭州四大名寺之一。今寺院遺址旁保留有蓮池大師墓。由兜雲亭直上可通往五雲山頂的真際寺遺址,是杭州最早的財神殿。
清“雲棲梵徑”之景,列入“西湖十八景”中,曾風光一時。
至民國間,因年久失修,寺宇敗落。
1962年,原址辟為杭州工人休養院,寺前沖雲樓、舒篁閣也陸續辟為茶室。
1983年,杭州市園文局對景區竹徑進行了全面整修,在入口處新建一座三石門牌坊,額枋上鐫刻“雲棲”兩字。
1985年,雲棲竹徑被評為杭州“新西湖十景”之首。 是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陳雲題寫“雲棲竹徑”景名。
1986年,新建雲棲碑亭,碑亭為六角攢尖頂,四石柱呈栗殼色,簷下掛落為醬黃色,亭上覆蓋青瓦,翹角翼然。
1987年4月,陳雲又在碑亭旁親手栽種三棵香樟樹,並被列為西湖名木。 西湖綜合保護工程中,堅持尊重、繼承和保護歷史的原則,保留了民國時期建築869.3平方米,恢復棲真樓、皇竹亭等歷史建築,並結合雲棲寺的歷史佈局設定景觀,著重處理好景點建築與優美自然環境的關係,大大提升了“雲棲竹徑”的品位。
“雲棲竹徑”風景區占地約10萬平方米,其中竹林面積約為8萬平方米,主要有大黃苦竹、黃金嵌玉、鳳尾竹、毛竹、紫竹、方竹等竹類近10個品種。每年冬季都要對竹林進行必要的疏伐,春季加强對新竹的生長保護,使景區竹林鬱鬱蔥蔥、挺拔常綠。 在山谷中,竹林與古木相間,綴連各種歷史殘留樹種,林層結構豐富,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和適宜的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