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興祝福是濱江區西興街道本地一項民俗活動。每年農曆十二月廿四或廿八日,百姓們擇吉時祈福,一般都在夜間或黎明,家庭主人沐浴更衣,獨自操辦祭請。
祭請時用兩張大方桌拼攏橫放,根據木板紋路,朝天祭請。根據農曆月份設神祃(祃衣)、設黃酒十二盅、飯十二盅、筷十二雙,如當年有閏月,則數量為13。每盅飯做成圓球形,寓意團圓、圓滿。貢品有三葷,分別是整公雞(或大白鹅)一隻、熟豬頭一個(或用條肉一塊)、鯉魚一條。雞或鹅匍匐在桶盤中,嘴中銜葱,背上插四雙筷子,然後將熟腸子繞在筷子上,俗稱“裝福禮”。此外,桌上還需擺放菜刀一把、尖角粽一串、年糕一方、雞血、豆腐和鹽各一碟,菜品需按規矩擺放,分別寓意斬斷晦氣、年年有餘、樁樁有、年年高。
儀式全程需斟酒三次,每次斟畢拜神,拜時嘴裡念念有詞。儀式結束後燒元寶,並奠酒於地面,隨後,一家人圍桌喝請過菩薩的黃酒,食用雞、肉等貢品,稱散福。
西興祝福源於百姓紀念治水英雄。古時錢塘江常發洪水,有“十年九澇”之諺,兩岸百姓吃盡了苦頭。相傳有一年蕭山來了一個叫黃山的縣官,在一個叫西南的人出謀劃策下,終於修好江堤,從此百姓不再受水患之苦。因黃山動用皇糧和庫銀,被皇上下旨撤職查辦,西南得知後與黃山一同投錢塘江殉職。此事驚動天上玉帝,封兩位為錢塘江水神,每年年底,受百姓奉祭,祈求來年四季平安,五穀豐登,民間稱“祝福”或“請年菩薩”,此習俗代代相傳,至今不衰,約有上千年歷史。
2007年,西興祝福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