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文化解碼之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山核桃加工技藝”

山核桃加工技藝主要流傳於臨安西部山區,凝結了當地群眾從山核桃樹的選育、栽培、養護,到山核桃果的採摘、運送,再到脫蒲、水選、晾曬、去澀、去殼、炒制、烘焙等加工程式及產品的包裝、售賣等在內的一整套經驗與智慧。


據歷史文獻記載,臨安已有超過1000年的山核桃栽培史以及500年以上的加工史,在歲月的傳承與創新中,該技藝逐漸形成了“重品質,精挑選”“手工敲,取整仁”“山泉水,文火煮”“簡炒制,慢烘焙”的四大工藝特色。


臨安有4萬多農戶,近15萬鄉民以山核桃種植、加工、售賣為業,他們是促進山核桃加工技藝活態傳承的主要群體,而以康太炒貨食品廠為代表的覈心企業則在技藝的傳承發展與整體保護方面承擔了更多的責任。


臨安作為“中國山核桃之都”,擁有近60萬畝山核桃林,250多家加工企業,年產山核桃1.5萬噸,產值超過50億元。山核桃產業始終是臨安鄉村振興及解决民生問題的主導產業,近年來更是成為當地加速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產業,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價值。


山核桃加工技藝作為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還承載了臨安人的歷史記憶與情感認同,反映了當地群眾對待一方水土的生活態度與哲學。囙此該技藝以經驗、科技、文學、藝術等多種形式廣泛而又深刻地鐫刻在當地的日常生活及文化傳統之中,具有重要的文化、情感價值。


2023年,山核桃加工技藝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