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小花籃是杭州西溪濕地一帶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藝品,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上世紀30年代,西溪濕地這一帶農民的生活條件較為辛苦,但他們心靈手巧,為了貼補家用,他們開始學習編織小花籃,並逐漸沿傳開來,形成了家家編花籃的盛况。
西溪小花籃工藝複雜、技藝精湛、品種多樣、精緻玲瓏、人見人愛,主要品種有圓筒籃、蓋頭籃、稀元寶籃、密元寶籃、菜籃、帽子籃、五角籃等十餘種。
編織好的小花籃作為裝飾品或包裝盒,賣給商家,再由商家加工後出口到日本等國。做小花籃在西溪濕地一直延續了幾十年,直至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當地村民紛紛走出家門做生意、打工,不願從事費時少利的手工製作,西溪小花籃開始鮮見。
小花籃的用途也很豐富。可以作為包裝盒盛放東西; 杭州本地居民造房子或搬入新居時,要在新房前放上兩根竹子,竹子上掛兩隻花籃,寓意“節節高升,發家致富”; 春節時,也會把小花籃串成一串掛在家裡,寓意“年年發”。
製作小花籃的資料講究,採用生長在西溪沿山的苦竹,它具有節距長,韌性好的特點,特別適合編織小花籃。
西溪小花籃的編織工藝流程包含有:選材、撕篾、上色、搭底、編織、別口、收邊、繞環、插篾等。
2009年,西溪小花籃編織技藝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來源:杭州市文化館